千百年来的桂林,依山而建,人们傍水而居。拥有一条漓江,是桂林最大的财富与骄傲。但同时,也注定了桂林人要为这条属于世界的漓江,承担更多的历史责任。
工业发展的环境限制,产业扩张的土地局促,犹如两只巨大的“石锁”,死死扯着桂林发展的后腿。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保护漓江与发展经济的矛盾,始终困扰着生活在这座呈梭状发展城市里的人们。
在历史车轮的进程中,城市空间的日趋窘迫、交通环境日益拥堵、漓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逐渐饱和,令寻求城市突围成为桂林刻不容缓的目标。
向西发展桂林30年规划的必然
在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韦伟看来,桂林城市的向西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尽管临桂新区的建设年才正式拉开序幕,可实际上,早在年国务院审批通过的第一版《桂林城市总规》中,就涵盖了向西发展的城市规划内容。
“最早的时候是考虑向临桂发展工业区,做了12平方公里的规划,叫西城区。”韦伟告诉记者,由于桂林城市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一切发展都必须以保护漓江为前提。而只有西部,最符合这一发展理念。
从年开始,有关向西发展的构想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到了年,由清华大学和桂林市共同编制的第二版《桂林城市总规》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其中再次提出了向西发展的具体规划。“这时的临桂,已经由最初时规划的工业区,变成了一个城市副中心。”
跳出漓江保护漓江桂林明确城市发展战略
实现城市突围的核心就是保护漓江。俯看桂林的版图,漓江由北向南一线贯通,至南溪公园蜿蜒向东,经大圩又垂直向南,三面都不适宜进行拓展。唯有向西,才是保护漓江的最佳发展战略。
年,由清华大学和桂林市共同编制的《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同意桂林发展在跳出漓江的同时保护漓江。这是桂林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也是一个需要智慧、勇气和胆略的决策。
年,中共桂林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确立“多中心、多组团式、重点西移、兼顾东延、适度发展南北向”的发展规划。
年5月,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确立“开发西部、优化中部、提升东部,适度发展南北部”的思路,把以临桂为重点的桂林西部,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和主要平台。规划中的临桂新区,面积比桂林老城区还大,规划定位为桂林产业发展中心、物流中心及行政商务服务中心。
年8月20日,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为桂林向西发展的思路作出了战略定位——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
这一战略部署,进一步为桂林城市发展明确了战略方向,奏响了桂林西扩序曲。
梦想与责任再造一个新桂林
年9月8日晚,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喜迎十七大和谐中国行——走进桂林”节目,一个小插曲让人印象深刻:时任桂林市委书记高雄拿出一个装着漓江水的玻璃瓶对观众说:这是漓江的水,清澈、甘甜,达到国家饮用二类水标准。要永远保持这个标准,这是桂林历届党委、政府都要守住的底线。守住漓江的水,就是守住我们的家园。高雄的一番话,寓意深远。
再造一个新桂林,不仅是桂林人谋求发展的一个新梦想,更是对历史的一份责任。
历经13次的修改,当临桂新区全貌的一幅幅规划效果图呈现在眼前之时,我们感到的是激动、振奋与憧憬。新区建设坚持“桂林模式”,这一模式的核心就是城景交融,走生态绿色城建之路,不仅要让新区活起来、富起来、强起来,还要使之绿起来、美起来,实现“绿、美、活、富、强”的和谐发展。
规划中的临桂新区:“造城先造景,造房先造绿”,不仅努力寻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而且还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和周围山体与水体景观引入城市新区,使人工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既体现桂林“山—水—城”的城市特色,又融入更多现代的时尚元素。
在年举办的桂林——港澳经贸文化活动周投资环境推介会上,临桂新区建设成为了客商们 年的全国“两会”期间,时任总书记胡锦涛说:“桂林很美,是一颗明珠。”而在当时的桂林人心里,即将崛起的临桂新区则将是又一颗更加璀璨的产业“明珠”,在不久的将来必将绽放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向西发展是历史的必然
——访桂林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韦伟
世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临桂新区的建设也是一样。
“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年由刘奇葆提出的这一发展战略定位,虽然只有短短15个字,却饱含了桂林发展的丰富内涵。
对于桂林向西发展的战略规划、历史进程,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韦伟是最清楚的人之一。韦伟说,《桂林城市总规》从年的第一版到年的第二版,都规划了向西发展。年规划中,在保留第一版规划的临桂工业区的基础上,还增加了仓储用地和火车站的规划,功能开始得到丰富。然而,当时行政中心和文化中心等内容的规划,实际上是放在了琴潭。
年是真正改变临桂命运的一年。刘奇葆提出的15字发展战略,确立了临桂新区的核心地位。而真正的临桂新区规划,也正式在这一年开始。
回忆当初,韦伟至今仍记忆犹新。“为了做规划去了无数次临桂,当时我们就一手拿着地形图,爬上临桂新区内的一座座高山,在杂草丛生的荒地中勾画新区的蓝图。”他说。
最困难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把已经规划好的工业区更改为城市中心,二就是水的问题。韦伟回忆,临桂新区的规划在当时属于重大规划调整。那时秧塘工业园已经上马,为了确保新区用地,这一工业区被压缩了,同时在苏桥重新规划了一块工业产业带。而水的问题则通过反复论证,最终决定了现在所采用的用水方式。
整个规划前前后后修改了共10余次,直到年的4月下旬,最终版的临桂新区规划才得以正式出炉。“从现在的建设成果来看,临桂新区与当时所提出的战略构想是协调一致的。”韦伟对临桂的未来信心满满。
■大事记
年,由清华大学和桂林市共同编制的《桂林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得了国务院批准,同意桂林发展在跳出漓江的同时保护漓江。
年,中共桂林市委三届二次全会,确立“多中心、多组团式、重点西移、兼顾东延、适度发展南北向”的发展规划。
年5月,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确立“开发西部、优化中部、提升东部,适度发展南北部”的思路,把以临桂为重点的桂林西部,打造成承接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和主要平台。规划中的临桂新区,面积比桂林老城区还大,规划定位为桂林产业发展中心、物流中心及行政商务服务中心。
年8月20日,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为桂林向西发展的思路作出了战略定位——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
年4月11日,临桂新区中心区城市设计选出优胜方案。
年5月4日,中共桂林市临桂新区工作委员会、桂林市临桂新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桂林吉城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
您身边最贴心的置业顾问!
本公司代理临桂各大楼盘!一手房,二手房,住宅,商铺,别墅,写字楼!在本公司购房可享受最优惠的团购价!
免费看房,免费车接车送,免费带办购一手房手续!免费登记、发布二手房,出售、出租信息!承接各种室内外装修!
我们以最优质专业的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咨询!
吉城房地产
卢云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