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桂林

您现在的位置: 桂林简介_桂林地点 > 桂林要闻 > 送宗判官歸滑台序桂林山水文章之冠

送宗判官歸滑台序桂林山水文章之冠

发布时间:2017-6-26 17:17:00   点击数:

(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在桂林大摩「紙的時代」書店“我最愛的一本書——瘋狂朗讀夜”的朗讀与演講)

送宗判官歸滑台序

(唐)任華

大丈夫其誰不有四方志!則僕與宗袞(gǔn),二年之間,會而離,離而會,經途所亙,凡三萬里。何以言之?去年春,會于京師,是時,僕如桂林,袞如滑台。今年秋,乃不期而會于桂林。居無何,又歸滑台。王事故也。舟車往返,豈止三萬里乎?人生幾何,而倏聚忽散,遼夐(xìong)若此,抑知己難遇,亦複何辭!歲十有一月,二三子出餞於野。霜天如掃,低向朱崖。加以尖山萬重,平地卓立,黑是鐵色,銳如筆鋒。複有陽江、桂江,略軍城而南走,噴入滄海,橫浸三山,則中朝群公豈知遐荒之外有如是山水?山水既爾,人亦其然。袞乎對此,與我分手。忘我尚可,豈得忘此山水哉![選自《文苑英華》卷七二一(中華書局影印本,年用宋刊殘本卷,明刊本卷配齊影印,校正了原書的一些錯誤)。又參考明張鳴鳳《桂勝 桂故》校正,廣西人民出版社,年版。]

《送宗判官歸滑台序》這篇經典散文,是我最喜歡的幾篇古代散文之一,也是迄今所見最早集中描繪桂林山水的文章。20世紀80年代中期,著名學者、詩人、散文家、翻譯家馮至先生說它“誠可為寫桂林山水文章之冠”,我非常贊同。進入21世紀有了新進展,三年前,我知道此文已經入編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讀本高中第二冊“抒情寫懷”單元。本單元5篇文章,全部是唐代名家名篇(駱賓王《與博昌父老書》、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任華《送宗判官歸滑台序》、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白居易《與元微之書》)。那麼,《送宗判官歸滑台序》這篇文章是如何在桂林誕生的呢?

唐代宗大歷年間(-),也即安史之亂(-)平息之後若干年,大約西曆8世紀70年代初期到中期一個深秋的日子,在桂州府(今桂林市)中擔任參佐之職的任華,走出衙門,邀請了幾位好友,來到灕江邊的群山曠野中,設宴山水之間,為好朋友宗袞即將北歸河南餞行。

宗袞,即宗判官,古人有以其職務稱呼的習慣,是任華的知己好友,在朝中當一個中等官員。兩人都是熱血青年,充滿好男兒志在四方,創業天下,安邦定國,報效國家的雄偉大志。雖然共同身處江湖,聚少離多,但時常記掛於心,相互勉勵。在任華外放南疆偏遠遐荒之地桂林期間,他們一會兒在春天相遇于京城長安,分手後,不經意間又於次年秋天相逢桂林,兩年間如此南北奔波,舟車勞頓,即使今天也屬不易,何況在古代道路崎嶇,水路不暢,交通設施極其簡陋的情形下所付出的艱辛就更加難以想像。他們之間友誼之深如見一斑。

根據現有材料推斷,任華當時應該小有名氣,是一位青年詩文名家。名氣雖然無法和李白、杜甫相比,但算一個名流應該不成問題。這是有案可稽的。明代桂林詩人、學者張明鳳《桂故·卷三》記載,唐代宗大歷年間,任華在桂州李昌巎(náo)府中擔任參佐之職,詩歌奇特,文章靈變,“其詩尚奇,如贈李翰林(李白-)、杜拾遺(杜甫-)兩詩,古無其體”。《全唐詩》收入任華三首詩作,反映了他跟李白、杜甫有詩作交往的歷史。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都是他的好友。王昌齡、高適和他關係不錯,分別有詩《送任五之桂林》《贈任華》為其贈行。根據《全唐詩》《全唐文》和《《粤西文载》桂故》等部古籍知道,任華是山東青州樂安(今山東博興縣)人,出生微賤,生卒年月不詳,唐肅宗(-)時任秘書省校書郎、監察禦史等職,但仕途似乎不順,後來外放桂州十餘年,加之出身微賤,恐怕影響了他的彰顯天下。

卻說那日任華在野外山水間設宴為好友宗袞餞行。同僚摯友,把酒臨風,開懷暢飲,吟詩彈琴,好不愜意。

任華想到,近年來走遍中國大江南北,好朋友倏聚忽散,忍不住仰天長歎:“大丈夫其誰不有四方志!”轉而問宗袞:“宗袞君,曹孟德‘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此刻面對桂林山水,不知有何感慨?”

宗袞回答道:“任華君,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世所皆然,王事故也,無可奈何矣。”

任華道:“然也。宗袞君明日即將離桂北歸,在下返家尚不知猴年馬月……”

宗袞道:“何必憂愁,君有天下美好山水相伴喲!”

任華道:“此乃安慰也。朝中那些王公大臣把在下流放到此地來懲罰,他們哪里知道這裏有如此美好的山水呢。宗袞君,你或許會把我給忘記了,但你忘得了桂林山水嗎?”

當晚,任華情緒亢奮,連夜寫了這篇臨別贈序,題為《送宗判官歸滑台序》,第二天一早交給了即將踏上歸程的宗袞。宗袞接過文章,即刻吟誦起來,連呼妙文妙文。

上世紀80年代末,《送宗判官歸滑台序》原文並不好找。我從《文苑英華》卷七二一(中華書局影印本,)尋得,又參考明張鳴鳳《桂勝 桂故》(廣西人民出版社,年版),加以校正。我沒有發現馮至先生“誠可為寫桂林山水文章之冠”言論的原文,我揣度他之所以如此品評《送宗判官歸滑台序》或許有如下幾個因素:其一,文章準確、生動地描寫了桂林山水的總貌,抒發了對山水美景不可忘懷的深厚之情。其二,作者將敘友情、歎人生、品山水融為一體,感情熾熱,志趣高雅,眼界寬闊,旨意深遠,不落臨別贈序感傷窠臼,繼承了盛唐那種把雄渾壯麗的氣勢、情緒、胸襟融於小巧玲瓏結構中的大家風範,在桂林山水散文中獨樹一幟。其三,這是迄今發現的最早的一篇完整描寫桂林山水的散文,為今後的同類文章定下了基調,桂林山水詩文的創作開了好頭,也為“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的出籠作了鋪墊。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二十多年間,我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公開介紹、推薦此文:-年,我在桂林文化界前輩的引領下參與編寫《桂林旅逰大詞典》(灕江出版社年12月出版),我的任務是負責編寫“散文遊記”的所有條目。為此,我誠惶誠恐,讀完了所能搜尋得到的古今桂林山水散文遊記與摩崖石刻彙集《桂林石刻》(內部本上、中、下三卷),從中遴選出若干篇章。一個偶然機會,從報刊上獲得馮至先生品評《送宗判官歸滑台序》這篇文章的一點資訊,我於是前往桂林圖書館查閱《文苑英華》,發現了原文,做了全文抄錄,詳細做了校核,經編寫組領導批准專門增設了一個小條目,簡明扼要的介紹了此文。在此前,我年6月26日在《桂林日報》)發表的一篇小文首次对读者提到任华这篇文章。接着在年初寫作的拙著《桂林奇觀》(廣西教育出版社,年8月出版)裏還做了較為詳細的分析、推薦、評說。10年後,年,為了紀念王正功《桂林山水甲天下》詩發表周年,我寫了一篇文章《“桂林山水甲天下”詩的誕生於流傳》,文中又一次提及《送宗判官歸滑台序》。又過了10年,年,我的學術論文專著《超越時空:桂勝桂故漫步》出版(廣西師大出版社),收入了這篇文章。當年12月,我在桂林百姓大講壇上向前來聽講的聽眾講述過此文。此外,年和年,我兩度在新浪博客上對這篇文章加以介紹,同時應約在桂林電視臺公共頻道《板路》節目用桂林話向桂林市全體公民宣講。今天,值此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疯狂朗读夜”,我又一次把《送宗判官歸滑台序》這篇文章介紹給在座的各位讀者朋友,初衷依然,所有這一切,目的就是一個:希望更多的人知道、熟悉經典的、优秀的桂林山水文章。

儘管如此,在座各位在今晚前還是沒有一個閱讀過此文,只能說明我人微言輕,普及文化任重道遠。如今互聯網橫掃一切,查找文章不再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必須告訴大家,百度只能參考,未可全信,比如它對《送宗判官歸滑台序》這篇文章的注釋、解釋就有好幾處錯誤,望文生義,臆斷分量過重了。根據行文推斷,條目編寫者沒有到過桂林,不熟悉桂林的時令和山水,也沒有認真讀過桂林的方志和相關文獻,就大膽地做起注釋來,怎麼不出謬誤呢?再者,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不知何時百度百科本詞條說任華文章結尾那句話“是大丈夫故作豪言壮语,率真可爱”,在座诸君,“你們同意詞條編制者對前賢、對經典採取這種冷嘲熱諷的態度和腔調麼?

丙附录

《送宗判官歸滑台序》注釋

送宗判官歸滑台序

宗判官:人名,宗袞。古人有以其職務稱呼的習慣。

滑台:古地名,今河南滑縣。

序:贈序,唐代初期開始興起的一種文體,此處指贈言惜別的文字文章,大多情緒低沉、傷感。本文一反常態,毫無感傷情。

大丈夫其誰不有四方志

其誰:哪個。其,語氣詞,位於句首表示強調。

四方志:語出《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有四方之志”,意涵創業天下或安邦定國的遠大志向。

經途所亙

亙:指空間和時間上延續不斷,引申為道路遙遠綿長。

會于京師

京師:都成,指唐代都城長安。

倏(shū)聚忽散:

倏:很快,瞬間,忽然。

遼夐(xìong)

遼夐:遙遠或久遠。

抑知己難遇,亦複何辭

抑:表示輕微轉折,相當於“而”。

亦複何辭:還有什麼好說呢。

霜天如掃

霜天:此處指深秋的天空。桂林農曆11月實際是深秋時令,尚未入冬,和北方明显不同。

如掃:一般有兩種解釋:一曰“碧空如洗”,天空萬里無雲,像清掃過一樣。二曰“霜天如畫”,“掃”作“畫”解,如“掃眉才子”。此處以第二種解釋為好。

低向朱崖

低向:文言詩詞常用詞語組合,孟浩然《宿建德江》有“野曠天低樹”句,謂“如掃”的“霜天”“低向朱崖”,意思是深秋的天空,乾淨如洗,向遠處極目,天空仿佛連接著地平線,比被楓葉染紅的山崖還低。古人喜歡用“天低”入詩詞,如五代南唐張泌《晚次湘源縣》有“九嶷山碧楚天低”句,元薩都剌《念奴嬌·登石頭城》也有“望天低吳楚”句子

朱崖:紅色的山崖,指石山被山上的花和楓葉染紅了。桂林的山都是青山,沒有紅色的山。深秋,石山上樹木依然蔥蘢,繁花盛開,更有逐漸變紅的楓葉和烏桕,它們一起將青山裝點得花花綠綠。作者及其朋友都是北方人,對此景象自然覺得新鮮,用“朱崖’是講得通的

陽江、桂江

陽江:灕江的一條重要支流,今名桃花江,從城西北逶迤而來,瀕臨桂州城(今桂林)西面、南面護城河流向城之東南,在今南門橋處進入寧遠古道,在南溪山北今龍船坪處匯入灕江。唐初,桂林建城,在城南、城西面開挖濠塘作護城河,即今杉湖、榕湖、古南门、桂湖、吗,木龙湖一线。两宋有扩展。明代大興土木,洪武年間,護城河外移,新開挖南門橋到象鼻山一段護城河,在寧遠河入口修築分水石壩,桃花江分流,水少時向東流經象鼻山北麓,匯入灕江;春夏汛情時,多餘的洪水分流寧遠古道,匯入灕江

桂江:即灕江,自桂州城北而南掠城而過,和明代以後的陽江交匯於象鼻山。

略軍城

略;略,行也,引申為流過,掠過。

軍城:桂州城,唐代貶官流放地和西南軍事重鎮,位置相當重要。唐代的征南詔、交趾和平定邊疆農民或少數民族起義的最高指揮官就坐鎮桂州。桂州和京城聯繫十分緊密,所以任华以“军城”呼桂州,不难理解。史家有所謂“唐亡於黃巢,而禍于桂林”之說。其实整個封建時代,桂林城的軍事地位總是首要的

三山

三山:傳說中的海上方丈、蓬萊、瀛洲三座仙山。

中朝群公

中朝群公:朝中王公大臣.

既爾

既爾:已經這樣。

其然

其然:如此。

(桂林电视台·公共频道年4月8-9日18:25用桂林话首播,新闻综合频道23:28重播,4月9-10日7:18三播,原题《最早的桂林山水散文诞生记——古人游山玩水的故事(3)》)

邓祝仁,《社会科学家》杂志社原主编、编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
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ongkasut.com/glyw/6651.html

热点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