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成都,记者柴刚)讯,“蓝天白云晴空万里,突然暴风雨。”根据OTA平台此前预测,今年春节黄金周预计将有4.5亿人次出游,且春节旅游产品价格较淡季普遍上涨超50%。不料,这一切都化为泡影。
周一A股开市,航空、旅游酒店等与人群聚集有关的行业个股密集调整。周二早盘,旅游酒店板块同样大面积下跌,仅5股翻红。
周一盘后,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报忧。为防止疫情扩散,各大景区、酒店纷纷闭门谢客,旅游业经历了史上最惨淡的黄金周。
2家公司公告安慰投资者
桂林旅游(.SZ)周一盘后公告,自1月26日起,除漓江大瀑布饭店、琴潭客运站和部分出租车外,公司7个景区及漓江游船客运业务等暂停运营,将对今年业绩构成不利影响,目前尚难以确定上述业务恢复运营的具体时间,对业绩的具体影响金额尚难以估算。另外,公司3家参股子公司的相关业务也受疫情影响暂停运营。
从盘面来看,周一旅游酒店板块有31股开盘,30只跌停,宋城演艺(.SZ)、大连圣业(.SH)早盘也曾跌停,但后来撬板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桂林旅游披露,其持股30%的桂林漓江千古情演艺发展有限公司的桂林千古情景区暂停运营,而其另外70%股份由宋城演艺持有。宋城演艺也于周一盘后公告,1月24日起,公司旗下旅游演艺项目已全部关园,对一季度的财务影响在所难免。但公司指出,疫后旅游市场存在反弹需求,杭州宋城演艺王国全新升级亮相,各地的新项目将在今年如期推出或按计划推进,九寨项目将恢复运营,且公司拥有充沛的自由现金流等因素会对全年业绩修复带来积极正面影响。
今日,众信旅游(.SZ)也发“致全体投资者”公告称,公司国内旅游团组1月24日起停止发团,出境旅游团组27日起停止发团,同时为已报名的游客办理退改手续,本次疫情不可避免地将对公司一季度业绩产生影响。并称,从年经验来看,预期疫后旅游市场反弹;本次疫情将使旅行社行业进一步整合,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公司已开始制定疫情过后的产品计划和资源采购计划,布局增速较高的环节和市场;公司除了旅游批发零售、整合营销,业务触角还延伸至游学、移民置业、货币兑换、购物退税、海外资源运营等与旅行相关的诸多领域,并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因素将对全年业绩修复带来积极正面影响。
尽管宋城演艺、众信旅游均表示,根据年的经验,非典过后的当年就迎来游客的爆发性增长和高速反弹。但恐怕并没有那么乐观。
复盘年的SARS疫情,带给旅游业者的动荡持续了整整1年。当年SARS对旅游业产生影响的高峰期为3至6月份,尽管当年7月国家旅游局就正式解除了对跨区旅游及出境游的限制,但直到年旅游业才出现明显反弹。山西证券研报指出,当年旅游行业的业绩最低值出现在疫情爆发后两个季度,疫情对业绩影响持续时间长,具有一定滞后性,消费者出游意愿较难在短期内恢复。
而这一次,世界卫生组织已宣布新冠病毒疫情构成了全球突发卫生事件,旅游业的复苏恐怕还会滞后。据国家旅游局估算,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损失约亿元。而年仅春节黄金周,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就达4.15亿人次,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亿元。依此来看,本次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的损失远超年。
“和年相比,这一次肺炎疫情持续的时间可能更长,这一次国家采取的防控措施也要严格得多,这就对经济,特别是对旅游、交通运输、航空业、商业餐饮,包括对制造业的影响。”经济学家余丰慧向财联社记者分析称。
但他也指出,中国经济的韧性比较强,我们有全球最大的市场,如今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的第一驾马车,所以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变,只要疫情控制住了,经济很快就会恢复起来。
三特索道(.SZ)周一盘后公告,公司旗下多地旅游项目的主要业务已主动暂停运营,恢复时间将根据各地疫情情况而定。公告称,公司总部虽地处武汉,但投资经营的旅游项目分布于陕西、海南、贵州、浙江、江西、湖北、内蒙古、广东、福建等地,公司对湖北地区的收入不具有依赖性,~年湖北地区的营收占比分别为11.28%、9.67%、5.30%,呈逐年下降趋势。此外,公司在疫情持续期间,积极申请政府补助等政策性资金,与相关方沟通关于减免税费、管理费、金融机构政策支持等举措,帮扶公司渡过难关。
港股海昌海洋公园(.HK)也于1月24日起暂停营业,恢复时间视疫情而定。
19家业绩预告仅5家报喜
与此同时,亦有多家公司发布年业绩下降或亏损预告,这些公司年业绩或将雪上加霜。
ST云网(.SZ)周一盘后发布业绩转亏预告,预计年亏损万~万元,年盈利.02万元。亏损主要原因是,因诉讼案件计提预计负债.98万元,导致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52万元。财联社记者注意到,ST云网主营业务为餐饮团膳,也属本次疫情的“重灾区”。
腾邦国际(.SZ)业绩预告显示,受金融去杠杆以及宏观经济下行影响,公司融资受限,资金流动性紧张,导致旅游业务和机票代理业务遇到较大困难,同时,公司拟对部分资产计提减值,预计年亏损14.77亿~14.82亿元,年为盈利1.68亿元。
西安旅游(.SZ)预计年亏损万~万元,而其年盈利.1万元。国旅联合(.SH)预计年亏损1.1亿~1.6亿元,年同样亏损,公司股票将面临退市风险警示。
海航创新(.SH)也发布退市风险警示公告,预计年亏损2.4亿~3.3亿元,年亏损1.92亿元。
节前,桂林旅游发布业绩预减公告,预计年盈利约万元,同比下降约31.59%。业绩下降原因包括,去年上半年桂林地区持续降雨,导致景区游客接待量同比下降;景区门票价格下降等。
此外,曲江文旅(.SH)预计年业绩同比减少约万~万,下降幅度为40%~45%;张家界(.SZ)预计年盈利万~万元,同比下降54.55%~60.23%,主要受免票政策影响,公司旗下环保客运公司、宝峰湖公司利润减少约万元;云南旅游(.SZ)节前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预计年盈利万~1.35亿元,同比下降77.37%~84.92%。
据财联社记者梳理,目前仅5家公司业绩报喜。中国国旅(.SH)发布业绩快报称,年剥离旅游服务业务,提升免税业务核心能力,抓好重大战略项目实施,实现未经审计的营收.12亿元,同比增长2.14%;净利润为46.54亿元,同比增长50.38%。
大东海(/.SZ)预计年盈利90万~万元,同比增长37.76%~83.68%。
天目湖(.SH)业绩快报显示,年未经审计的营收为5.03亿元,同比增长2.81%;归母净利润为1.24亿元,同比增长19.92%。
中山金马(.SZ)预计年盈利1.03亿~1.18亿元,同比增长5%~20%。
华天酒店(.SZ)预计年净利润为万~万元,实现扭亏,公司上年亏损4.78亿元。不过在此背后,转让资产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约为3.05亿元。
预计春节旅游业损失亿元
据携程1月初发布的《春节“中国人旅游过年”趋势预测报告》,今年春节长假预计将有4.5亿人次出游。根据截至年12月31日的携程跟团游和自由行产品预订大数据,节前出发的团期报名人气火爆,超过30%的游客选择了在大年三十之前就出发。
驴妈妈《春节出游趋势报告》显示,今年春节旅游产品价格较淡季普遍上涨超过50%,部分热门线路价格翻倍。
就在整个行业摩拳擦掌准备迎接春节黄金周时,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所有人措手不及,预期中的旅游旺季戛然而止。本次疫情对旅游业带来的损失有多大?
虽然目前尚未有权威数据发布,但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对媒体表示,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6.5万亿元,平均一天亿元。停滞一天,就是这样的损失,再加上房租、人工等支出,旅游业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学院院长厉新建测算,年春节期间旅游业的损失大致在亿元左右。
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下发通知,要求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24日起暂停经营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旅游产品。实际上从1月21日开始,携程、飞猪、驴妈妈、马蜂窝、同程等各大OTA平台,锦江国际、华住(HTHT.NADAQ)、首旅酒店(.SH)、香格里拉等酒店集团就纷纷发布订单退改政策,歌诗达、MSC地中海、皇家加勒比海游轮(RCL.NYSE)等邮轮巨头相继取消近期相关邮轮航次并发布退改政策。
1月初刚发布乐观预测报告的携程,月底无奈发布了一份“春运退订大数据”:截至1月30日,平台收到的退改诉求总量达数百万个,相较日常增长近10倍。
飞猪提供给财联社记者的数据显示,1月23日至31日,境内行程订单退订率在70%~80%,境外行程订单退订率在40%~50%,机票、火车票、酒店退订量最大,湖北省的退订最为集中。以往最受欢迎的一些春节度假目的地,退订率也非常高,如三亚,退订率达到75%左右。
春节旅游业的惨淡从各省份发布的数据也可见一斑。
截至1月26日16:00时,吉林全省旅行社和网点、博物馆等暂停运营率%,全省家A级景区暂停运营,全省近期开展的场旅游和文化类节事活动、56场文艺演出、50场“游吉林,激发消费潜力”群众演出系列活动也全部暂停。
疫情发生后,上海市博物馆、美术馆、旅游服务咨询中心、歌舞娱乐场所等多家场馆设施、家A级旅游景区以及迪士尼乐园、海昌海洋公园等非A级景区暂停开放,场营业性演出与多场公共文化活动暂停举办。疫情发生后,上海的旅行社第一时间取消了国际和国内游。至1月31日17时,涉及国内及出境旅游团组(队)78个,游客超过20万名。
截至2月2日17时,贵州全省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关闭总数家,拟在春节期间举办的文化旅游活动取消场,全省家A级旅游景区全部暂停营运。1月24日至2月2日,已取消团队游客人。
另外,中免集团已于1月26日宣布旗下三亚国际免税城、海口日月广场免税店、琼海博鳌免税店暂停营业,离岛免税亦受到冲击。
从交通部数据来看,年春节黄金周出行人数高达4.21亿人次,而今年春节黄金周只有.6万人次,同比大降63.9%。
“如果按照乐观估计三个月绝收期减少60%,三个月恢复期减少30%来计算,全国旅游业预计今年损失接近3万亿元。”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对媒体表示,年对于绝大多数中小旅游企业来说,“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飞猪方面也向财联社记者表示,无论本次疫情持续时间长短,行业都面临着怎么争取先活下来、并着手准备后续恢复生产与元气的问题,相信随着疫情危局过去,国民的旅行消费需求会重新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