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主播给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儿童上推普课
“这次推普课鼓励更多的农村孩子大胆地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想法,虽然设备有限,天气也不好,但孩子们稚嫩的童声和热情洋溢的笑容让我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团队成员秦彩萍谈到这堂推普课,眼里满是对孩子们的喜爱。入户调研助力精准脱贫为切实了解当地村民的普通话普及程度,队员们深入当地村民家中,以发放调查问卷、访谈等形式进行实地考察。共耕村是县级深度贫困村,截至去年初,该村仍有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53户人,今年计划脱贫40户人。村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一亩,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务工,村内贫困人口众多,提升就业能力极为重要。在走访调查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了村民的热情,了解了村庄近年来的变化。驻村第一书记杭盖表示,与以前相比村民的思想发生了明显变化,也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普通话。看到大学生们为孩子们上普通话课,村民们深有感悟。有村民说:“现在想找工作、与人交流,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普通话。你们来给孩子们上课,为孩子们主动学习普通话起到了引导作用。”杭盖书记带领团队成员入户调研“虽然推广普通话没有办法直接改善当地的贫穷问题,但是能帮助村里形成一种说普通话的良好氛围。”此次实践活动的负责人朱厚玺同学说,“对于正在成长的孩子和要走出去闯荡的青壮年来说,能够讲好普通话是向外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将推普的声音传播到乡村基层“我们的大学生志愿者以推普脱贫为切入点,提高贫困户获取信息知识的能力。希望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给村民们树立脱贫的坚定信心,提升乡村致富内生动力。”团队指导老师刘梓汐说道。通过推普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将党和国家的推普政策传播到了乡村基层。共耕小学学前班教师唐小龙有感而发:“以前,村里的小朋友只在上课时讲普通话。去年的第一次推普脱贫实践活动,让村民和孩子们明白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尝试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普通话。这次的推普实践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普通话交流环境,孩子们也能更加勇敢地用普通话表达想法了。”团队成员调查村民的普通话情况“哥哥讲课的声音太好听了,你们什么时候还能再来给我们上课?”临走时,小朋友望着队员们,眼中满含不舍。大学生们深知,短暂的教学活动可能无法改变孩子们的现状,但活动营造的氛围却能对孩子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推普脱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切入点之一。向老百姓宣传国家扶贫政策、普及关于普通话的知识,将说普通话的意识真正传播到群众中,就是这次实践的最大成就。接下来,团队成员还将与共耕村建立长期的教育帮扶机制,为当地的村民带去更多的学习机会。(图文素材提供: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推普脱贫”入基层实践团队;文:咸洪丽颜林津;图:李筱柯)
(校对:徐南;文字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