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第六分校”的由来考略》一文中(见《广东黄墙》年第2期),笔者以充分的证据说明“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不是黄埔分校。
其实,对这个问题的深入认识还要从历史大背景即从蒋桂关系来了解:北伐后期桂军势力大扩张,由一个军发展到十几个军,占有广西、两湖和平津一帶的地盘,为世人瞩目。李宗仁不满意蒋介石的独断专行,蒋则认为李是他控制国民党扩大势力的最大障碍,千方百计要削弱李的军权。此前年四?一二事变后,蒋曾密令何应钦解散李宗仁的第七军遭何拒绝。当时宁汉分裂,是年8月李宗仁、白崇禧以实行宁汉合作为由,联合国民党内其它派别孤立蒋介石,8月13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约半年才复职。年初蒋介石在南京召开编遣会议意在“削藩”,遭李宗仁、阎锡山和冯玉祥的抵制。
阎锡山
2月蒋以大量军火秘密接济湖南鲁涤平助其反桂,桂系发觉后以武汉政治分会名义罢免鲁的湖南省长职务,并派兵入湘。蒋介石方面认为此举违法,蒋首先折散粤桂联盟,3月26日下令对李济深、李宗仁、白崇禧撤职查办,次日国民党三全大会决议开徐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的党籍,蒋介石亲率十万大军扑向武汉,对李宗仁实行讨伐,蒋桂战争爆发。蒋暗地收买桂系将领阵前倒戈,蒋军佔领武汉,桂系在两湖的军队被蒋收编。蒋介石又在平津地区策划联唐(生智)倒白(崇禧),迫使白逃出平津,经沪转港返回广西后败逃越南,6月李宗仁通电下野,其所辖第四集团军在三个月内土崩瓦解,仅剩在广西的少量部队。蒋桂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命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广西,10月俞、李在汪精卫派人策动下通电反蒋,很快失败,俞、李逃离南宁。
白崇禧
李宗仁
11月李宗仁、白崇禧先后回桂,重整局面东山再起。年冬发生第二次蒋桂战争,桂系进军广东很快又遭失败。年阎锡山、冯玉祥联合反蒋,李宗仁积极响应,5月11日蒋介石下达讨伐令,中原大战爆发。李宗仁决定倾巢出湘,进取武汉与阎、冯会师中原。初战桂系逐步得手,因后方供应缓慢,至使粤军腰斩桂军于衡阳,桂军败退回广西,年冬中原大战反蒋方失败。
胡汉民
年2月广东政治领袖胡汉民被蒋介石拘禁于南京,蒋粤反目促进粤桂联合,5月反蒋派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九?一八事变后广州国民政府通电促蒋下野,11月双方达成协议,改组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南京国民政府,俟改组后,广州国民政府即取消,12月25日蒋被逼下野。年3月蒋复职后主要精力放在围剿红军上,无暇顾及解决桂系问题,但蒋桂关系并未缓和,蒋介石以重兵压住粤桂边境。桂系提出“建设广西,复兴中华”的口号,实行“三自”(自卫、自治、自给)和“三寓”(寓兵于团、寓将于学、寓征于募)政策着力经营广西。至此两广实力派即处于独立、半独立状态与南京中央政权对峙。
年5月胡汉民病逝,蒋介石以“精诚团结”为名压两广就范,广东实力人物陈济堂联合李宗仁、白崇禧扯起“抗日救国”的旗帜与之抗衡,进兵湖南,要求北上抗日,史称“两广事变”或“六一运动”。蒋介石采取分化手法,对广东施以诱降,收买粤军主力使其通电拥蒋,广东空军也驾机投靠南京政府,陈济堂被迫下野赴港。蒋介石调集50万大军,从广东、湖南、贵州、云南四面包围广西,广西则将军队由14个团扩大到44个团严阵以待,当时东北军、西北军、共产党都声援广西,战争一触即发。
冯玉祥
在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呼声下,经冯玉祥出面调仃,蒋也感到无速胜把握遂收回成命,蒋桂双方达成协议,9月中旬蒋介石与李宗仁在广州握手言和,两广事变和平解决。总之,年前广西名义上归南京国民政府统领,但广西一直是高度自治的省份,广西发行有自己的货币,有自己的空军、有航校和航修厂,这一切都源于广西有一支有战斗力的部队。桂军虽然吃过几次败仗,但兵源的补充有民团,下级军官的补充就靠“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因而能很快恢复战斗力。
蒋介石
该军校为桂系所掌控,不容他人染指,说该校是黄埔分校,岂不是说蒋介石领导的军校源源不断给桂军补充下级军官,使其与自己的部队作战?这实在是个历史大笑话,真是对民国史、对蒋桂关系太不了解了!一直到七七事变后,年8月白崇禧赴南京任职才将军校交给蒋介石。随后军校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蒋介石委俞星槎为分校主任,分校按本校要求所招学生的期别应与本校相同,把已入学的第九期改为第十四期定为第九总队,这时军校才是名符其实的黄埔分校。年1月8、9两日日机60余架空袭南宁,炸毁南宁分校部分校舍并造成人员伤亡,一周后南宁分校奉命迁到桂林李家村(今奇峰镇),3月军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隶属于军委会军训部,这是后话。
对这个问题广西重要的文史资料是清楚的,如《新桂系记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年3月第一版),其中附有祥尽的新桂系大事记,如记有:“一九二六年……五月一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在南宁成立,校长俞作柏。”因该校由桂系开办和管理并为桂军服务,其成立当然是桂系的大事。其后该校改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南宁分校”。
俞作柏
迁桂林后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均不属桂系,该书就不记入。又如《广西通志军事志》(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广西人民出版社年10月第1版)在第三篇民国军事第二章新桂系军队第五节军事院校中指出:“(桂系)建立了正规军以后,总司令部办了如下军校。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这里明确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认定为桂系军队的一部分,怎么会是黄埔分校呢?
还有一个重要旁证,那就是从年到年七七事变前11年间,并无蒋介石前往南宁视察“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的记载和回忆文章,可是该校演变成桂林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后,蒋介石在七年间先后六次前往视察(有的视察在其日记中有记载),这是为什么?主要的原因就是前者是桂系办的地方军校,而后者是黄埔分校。
经查证,最早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列为黄埔分校的是《黄埔军校史料》(—)(广东历史博物馆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年2月第一版)(以下简称《史料》)一书,该书编者明明看过《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史稿》,该史稿系蒋介石于年11月指示南京本校编写,该校校务委员会于年6月成书,是黄埔军校最重要的史书,书中所列黄埔分校有:潮州分校、武汉分校、长沙分校、南昌分校、洛阳分校,南宁并无分校。《史料》的编者却把“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的三篇史料硬纳入《史料》中,这是一假;这三篇史料从标题到内文都没出现“南宁分校”的字样,《史料》的编者却在书中七,分校概况下专门杜撰一个小标题(二)南宁分校,这是二假,因此《史料》是这一假案的始作俑者,其后的书刊网站对此不加祥察以讹传讹,对假案的扩散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该正本清源了。
总结起来就是:在年七七事变前,所谓“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是不存在的,在南宁存在的是“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该校从始到终都是桂系办的地方军校,不是黄埔分校。
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桂林·传播·桂林历史]
文:凤介生
编辑:金贵子生活馆
杨放
阅读原文,关于《黄埔军校(桂林)第六分校考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