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桂林

您现在的位置: 桂林简介_桂林地点 > 桂林信息 > 历史桂林middot人和事黄埔军

历史桂林middot人和事黄埔军

发布时间:2022-8-30 19:01:50   点击数:
黄埔军校桂林六分校六位官生的远征军经历之王承厚和万道明参加第师远征缅甸的经历(初稿发表于《文史春秋》年第10期,此为修订稿)作者:凤介生

本文介绍桂林黄埔六分校六位官生的远征军经历(当年在黄埔军校,对军校人员的统称叫官生不叫师生),他们分别参与了远征军前后两个阶段和三个不同地区的作战任务,对此笔者分三篇文章记述同时也对中国远征军作系统介绍。

抗战的主体行为是军事斗争,军事斗争的基本形式是陆军战斗,正面战场陆军的兵源主要靠抽壮丁,而下级军官必须懂军事,这只能靠军校培养。抗战时期,在成都的黄埔本校和遍布祖国中西部的九所黄埔分校培养了大批陆军下级军官,对抗战作了重要贡献,连侵华日军名将冈村宁次于年给大本营总参谋部的上书中就承认;“敌军抗日势力的中枢…,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队的抗战意志。”

王承厚安徽无为县人,就读无为中学时南京失守,决心投笔从戎。他先考入装甲兵团当学兵,辗转到湘潭后进入长沙机械化学校,随校迁移到柳州,后报考黄埔军校第六分校,编入十七期第十七总队步科学习。万道明安徽颖上县人,初中毕业在上海工厂当练习生,因家乡抽壮丁应征加入桂军,后调入桂林行营任中尉科员,因没上过军校不能提拔,于年3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六分校与王承厚同期同科。六分校十七总队下辖三个大队共人,根据前方战场需要,第一、三大队重点学习重机枪,第二大队重点教学步兵炮中的八一、八二迫击炮和战车防御炮。该期学生于年冬毕业,毕业前在阳朔进行了大演习,演练攻、防、追、退及遭遇战等战术。毕业时分校主任黄杰中将宴请各队前十名同学,王承厚和万道明均在被邀之列。席间黄杰对学生谆谆教导,特别强调到部队对上级要绝对服从,对士兵要视同子弟,接触友邦人士要重视国格,使赴宴者畄下深刻印象。

第师于年初在湘潭编成,同年冬开到广西全州,扩编为新编第11军,后改为第5军。杜聿明任军长,戴安澜任第师长,戴为黄埔三期,时年35岁。年冬,第5军担任对昆仑关的攻坚战,第师担任正面主攻,消灭日军号称“钢军”的第5师团的主力,击毙敌旅团长中材正雄。蒋介石赞戴安澜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后部队调安顺地区整训,仍在全州设畄守处。军校毕业分配前,戴安澜亲自到桂林六分校找黄杰主任,要求提供一批成绩优良的同学到第师,以加强基层战斗力。由六分校提名并经军训部批准有13人分发到第师,他们是;王承厚、万道明、吴基文(安徽繁昌人)、蔡雪松(安徽全椒人)、朱刚敏(广西藤县人)、谭维禹(安徽涡阳人)、吴宝康(江苏人)、吴国桢(江苏人)、伍天祥、梁冠臣(广东大埔人)、石作辉(广西大塘人)、农国泰(广西靖西人)等十三人,人称“十三太保“。10月12日,校方指定王承厚带队前往部队报到,一行人辗转赶到安顺时,部队已开赴云南,好在部队在保山整训,这批人得以赶到。报到后第三天,戴师长便召集团长以上及师部幕僚人员并调来一个连的官兵,现场考核这批人的实兵指挥能力,戴亲自下达课目,这十三位同学都指挥良好,嗓音洪亮。现场考官之一第团团长郑庭笈便选中王承厚去该团,任命为中尉排长。戴师长指示;听军校介绍王承厚对重机枪很有心得,派到机枪连去。以后王在缅甸的几大战役中果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万道明分到第团,后任一营一连连长。

年12月8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德、意宣战。同日,蒋介石分别照会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建议由中、美、英、苏、荷五国订立联盟作战计划,由美国领导执行,美英均表赞同,斯大林虽表赞同,但又表示苏联“目前不能对日宣战”。罗斯福16日复电,主张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23日,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在重庆举行,会议由蒋介石主持,会议达成组织中、美、英、荷联合参谋会议等五项忇议。26日,中、英双方在重庆签订《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忇定》(时缅甸是英国殖民地),建立了军事同盟,中国军队依此入缅与英军忇同作战。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布共同对法西斯轴心国作战。1月2日,蒋介石就任盟国中国战区(包括中国、泰国和越南一部分)最高统帅,3月8日,美国人史迪威被任命为中国战区参谋长,这样,中国就和盟国共同对日作战。

年1月1日,日军从泰国向缅甸发动进攻,开战不久英军防御面临崩溃。26日,仰光危急,英方请求中国军队入缅,恊助英军作战。日军若占领缅甸,则从根本上切断了当时中国和国际联系的通道---滇缅路,若日军从仰光北上,就可直接进攻和威胁我国的大后方云南、贵州和重庆,因此,抗击侵缅日军进攻也是中国政府必须做的事情。2月26日,蒋介石令第5军由滇西进入缅甸之同古及其以南地区,第6军由昆明经保山从泰缅边境前进。实际上,第5军前锋第师,于2月16日即乘汽车从保山跨过祖国南大门畹町,到达腊戌后,改乘火车向南急进,3月8日到达同古,接替英印军防务,此时第5军其它部队尚在途中,炮兵和战车部队正从国内赶运,第师是孤军深入。3月12日,中国正式编组“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以卫立煌为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副(卫未到职,由杜代理),远征军辖第5军(杜聿明兼军长)、第6军(军长甘丽初)、第66军(军长张轸)。正当日军分三路北犯时,中国远征军赶到并作如下布署;以战斗力最强的第5军担任日军主要进攻方向的同古到曼德勒之线的作战;以第6军担任东路莫契、雷列姆方向的作战;第66军控制在曼德勒、腊戌一带为预备队。西路伊洛瓦底江沿岸的作战由英缅军担任。

3月11日,戴师长派军部摩托化骑兵团和本师一个连推进至皮尢河南岸一带前哨阵地。18日敌搜索队余人与我军发生激烈前哨战,敌人大败而逃,这是日军侵缅以来第一次失利。另一支敌军搜索队,在王承厚所在连前方和公路平行的牛马道行进,当百余名敌人进入重机枪有效射程时,王与排副各扏一挻重机枪齐放猛射,敌人死伤过半,剩余者抱头鼠窜,其部首战告捷,士气大振。从3月8日到18日,官兵在同古构筑工事,构筑的完全是坑道式堡垒,缅甸盛产木材,城内有许多锯好的枕木,用来作掩盖,坚固适用。同时对弹药补充,干粮的准备,饮用水的贮存,厕所等都作了很好的安排,这些准备为保卫同古打下良好基础。

3月20日,同古保卫战打响。开始敌行动较为慬慎,多为炮战。21日,敌机突袭英在缅空军基地,英军及美国航空队飞机全毁,英国在缅空军全部覆灭,日本取得缅甸制空权,对我远征军造成极大威胁。23日,敌人从拂晓开始,直到晚上攻击不停,是敌向我前进阵地攻击最猛烈一天,但我军固守阵地,敌人正面攻击遭到强大反击。24日,敌炮空联合向我阵地猛攻,另一部从左翼向我迂回,城北飞机场和公路遭敌炮击。机场守备部队甚少,只有一营与敌激战,至下午5时敌人占领飞机场,切断了我军后方联络线。晚9时左右,戴师长率师指挥所人员进入城内,召开团长、直属营、连长会议,研究敌情和作战对策,同时宣布各级部队长阵亡后代理人员名单,以表示固守同古的决心。由于城内受敌机炮火的轰炸,通讯有困难,师指挥所决定设在渡过色当河的东岸。25日拂晓,敌飞机大炮向同古城轰炸,日军第55师团3个联队全部出动,由北、西、南三个方面围攻同古,因我阵地坚固,我军官兵沉着固守,如王承厚的重机枪掩体,敌人的炮弹、炸弹多次命中,都未能摧毁。26、27两日,敌步兵向我阵地进攻,均受挫折。27日下午,敌对我第、第团阵地施放毒气,因我军早有准备,没受损失。28日,敌军第56师团赶赴同古参战,远征军第6军派新22师前往解围,双方援军对峙于外围。当晚11时,一股敌人从同古南30公里处渡过色当河,偷袭我军师部,我守军伤亡很重,要城内派兵支援。29日拂晓,城内与师部电话中断。新22师虽有进展但很缓慢,第师补给中断,有被歼灭的危险。杜聿明不顾史迪威强烈反对,下令该师当晚突围,戴安澜派人把命令送达城区指挥官郑庭笈。撤退时戴亲率兵断后,城中派一部佯攻,掩护主力过色当河。30日晨,全师有序撤至叶达西附近。

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第师在无后援的情况下,以高昂的斗志,与四倍于己的日军第55师团激战,毙伤敌近4千人,打出了国威。第师战死余人,伤余人。

4月2日,蒋介石任命罗卓英任远征军第一路军司令长官。5日,蒋偕罗到腊戌后到梅苗,部署平满纳会战,增调第66师入缅。正当第5军实施平满纳作战计划推进至预定地区时,英军负责的西路作战连连失利,导致全线撤退,从而使我军放弃平满纳作战计划。4月17日,英缅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共七千余人被包围于仁安羌以北地区,英缅军总司令急电远征军司令部,请求解救。18日,我军以新38师之团在刘放吾团长率领下驰援被围之英缅军,击溃敌第33师团先头部队,英缅军队全部解围,并救出被俘英军、美传教士和记者余人。并将战利品----日军夺取英军的多辆汽车和0多匹马交还英军。捷报传出轰动中、英、美,扬威世界。50年后的年4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美,11日到芝加哥卡尔顿酒店大堂看望时年93岁坐在轮椅上的刘放吾将军,撒切尔夫人非常感性的对刘放吾说;“老将军,我听过太多您的故事了,您当年不但解救了七千英国军人的性命,也同时解救了许多其它人的性命,……今天我代表英国政府和人民,对您表示我深深的感谢之意,……”。仁安羌大捷70年后年元月,“仁安羌大捷纪念碑”终于在缅甸仁安羌古战场建立,使在这次国际反法西斯战役中牺牲的前辈英灵长眼安息。

年4月21日,第5军第师和军直属部队一部增援棠吉。24日第师向棠吉攻击前进,进展迅速。第团和第团担任正面主攻,第团攻占棠吉右翼山地,掩护正面部队进攻。这时万道明在刘少峰团长直接指挥下在棠吉东南隘路上,当时敌居高临下凭险据守,我军仰攻时万道明所在连重机枪向敌人扫射掩护,忇同作战的部队在营连长带领下,冲入敌工事中展开白刃战,攻占了这个制高点,掩护后续部队强劲攻入棠吉。第团1营在装甲车掩护下进城扫荡。第团攻入街道,与敌人展开巷战,经过一天战斗第师完全占领了棠吉城。蒋介石闻报后,立即传令嘉奖并发奖金一百万,远征军总部又奖励五十万元。

在仁安羌的英军脱险后,继续向印度方向逃跑,使准备平满纳会战的远征军的右翼受到威胁。东路方面第6军节节败退。4月25日,敌攻陷雷列姆等地后,分两路向腊戌突进。29日,日军猛攻腊戌,第66军伤亡惨重,敌中午占领腊戌,截断了远征军退回了国内通道。5月3日,畹町、芒市、龙陵相继失守。第66军退守新维。日军另一部于5月3日占领八莫,8日占领了密支那,切断了中国远征军回国的通路。

远征军作战失利后,分别向云南和印度撤退。东路方面,第6军自放弃雷列姆后,且战且退,5月12日,退到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第5军军部接罗卓英电令全部向印度撤退,蒋介石电令“未奉令不得入印”。杜聿明军长立即召集各部队长商讨,决定照蒋令向我国境撤退,经曲折迂回进入山区又逢雨季,最后还是奉命改道撤往印度,这是后话。新38师师长孫立人仍照史迪威、罗卓英的命令向西撤往印度,是第一次远征缅甸后唯一保持建制的部队。

第师从雷列姆归国,向北要通过三条公路、两条河流。过南盘江时,河上无桥,渡口无船,幸好河岸上竹林很多,各团伐竹编排,作渡河工具,部队全过了河。前面还有腊戌到曼德勒公路、细胞到摩谷公路、南坎到八莫公路。部队在过公路时都会在指定地点休息作准备,到夜间再行动。事先派人侦查通过地点和道路,并派部队占领阵地互相掩护,顺利通过曼腊公路。部队通过细胞到摩谷公路时戴安澜受伤,此事的最新版本为一老人口述,老人名黄学文,广西柳城县沙埔镇古仁村人,现健在。黄原就读于中山大学哲学系,后考入独山黄埔四分校十八期,年2月毕业时,杜聿明军长到校要人,黄因学历高又会一口流利英文被选中,被指派为第师作战参谋。5月18日,当部队将通过从细胞到摩谷的公路时,望远处有一城镇灯火明亮。此时前卫报告,前面站点有日军一个联队。参谋们的意见是待到黄昏时偷偷过车站,安然返国。但戴师长不同意,说:“一次在平满纳,二次在乔克巴当,三次在棠吉,都找不到敌人痛打,现在让我们途中相遇,送货上门,待我师把他们消灭后再回国也不迟。”于是戴师长命黄学文知会各团,把所有干粮都倒出来,交给伙夫煮粥,大家饱食后于黑夜时分攻打站点日军。届时戴师长指挥部队将车站三面包围,迫击炮机枪一齐开火,日军不明究竟只得往山上跑。由于是夜间又是在密林中战斗,双方混成一团。戴师长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突然胸口中弹倒地,黄学文当时在戴师长右边,看到师长胸口鲜血直流,就把自己的衬衫撕成条状为师长包扎,并请师参谋长周之再忇同特务连长背师长后撤,全师退回到之前的就餐地。戴师长还召集身边班排长以上人员开会,用微弱的声音交代:“我已经不行了,打日本未打好,我很怉愧,我现在叮嘱,副师长高吉人代理师长,将全师带回国…”。拂晓前,在第团的掩护下,部队脱离了敌人,到指定地点集合,这时第团和第团的损失很大,只剩一个营的战斗力。时值缅甸雨季,缺医少药,戴师长的伤口化膿,于5月26日戴师长在缅北芳邦村逝世,全师上下十分悲痛。杜军长电令该师不惜一切代价把戴师长遗体运回国,因天气炎热,遗体流膿发臭,乃决定火化,后检出遗骨包装带回。6月2日部队通过南坎到八莫的公路,25日,全师到达保山待命。出国时全师近人,回国时只剩4人。

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全州湘山寺为戴安澜举行国葬仪式,特派代表李济深主持公祭,全国各地代表和当地军民一万余人参加。国共两党多位领导人送来挽诗、挽联和花圈,毛泽东的挽诗《五律·海鸥将军千古》为: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注:戴安澜字海鸥。)是年7月20日,美国总统授予戴安澜军团功勋章,以表彰他在缅甸战役中的卓越战绩和为中国陆军建树的崇高声誉。同年,戴将军夫人将国民政府所发抚恤金在全州设立安澜高级技术学校,俗称安澜中学。

全州县公祭戴安澜大会

王承厚和万道明在云南整训后各自东西,他们再次相见已是近五十年后的年9月,万道明专程从柳州到安顺看望王承厚,两位老同学、老战友相见时老淚纵横,感慨万端,缅怀牺牲的烈士悲痛不矣!王承厚在两人合影的照片背面赋诗一首:保家卫国进黄埔,貌似孪生两兄弟。远征缅甸抗倭寇,血战同古显威风。攻克棠吉敌喪胆,野人山中仍称雄。师座殉国全军泪,班师归国各西东。四十余戴不悟面,今朝相见黔省中。两鬓虽斑年事老,发挥余热岂容休。王承厚撰写的纪念戴师长的文章在《黄埔》杂志发表后,被朱刚敏看到,通过杂志社牵线搭桥,他们取得联系。原来朱刚敏在第团3营,攻击棠吉时他担任侦察联络参谋,这时第6军担任棠吉东线一带防务。第师撤出棠吉后与该军失去联系,师部派朱刚敏去距棠吉12英里的河邦一带寻找第6军军长。黄昏时他到达河邦,不料日军已占领了阵地,他摸到指挥部时不幸被俘。敌人连夜拷问他我部队的情况,他宁死不供。翌晨敌大部队向腊戌方向近郊进击,他利用第二天拂晓时去丘陵边解大便之机逃脱,滚到山沟里被日军火力追击,两处负伤,在森林中带伤奔回祖国。当地群众邦他渡过怒江,为他找药治伤,辗转进入楚雄,医院治疗。

这样,当年桂林六分校十七期分发到第师的“十三太保”,出征缅甸确知返回祖国者仅三人。

点击左下角推荐阅读:

[历史桂林·民国花絮]黄埔军校(桂林)第六分校校园生活

————————————

作者:凤介生

编辑:周品妤

责辑:杨久钧

特别鸣谢以下单位支持:

桂林精归子创新工场

桂林波菜体育

桂林金贵子生活馆

凤介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ongkasut.com/glxx/14225.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