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暖阳,为了让孩子们更生动、直观的了解农耕生活,拓宽视野、亲近大自然,体验集体同游的快乐。11月29日,桂林市阳光学校国际部全体国际班的学生来到阳朔遇龙庄进行户外实践活动。
一到遇龙庄,孩子们便跟着来到了田地里,体验摘菜的快乐。别看这些孩子平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下到田地里,不怕泥脏了脚,也不怕土里的蚜虫了,大孩子小孩子撸起袖子就忙活开了。只见他们懂得小心翼翼地摘下豌豆苗顶端最嫩的部分,也会举着大棵大棵的油麦菜笑靥如花,菜地里一片欢声笑语。
采摘完蔬菜,又来到红薯地里挖红薯。他们从刚开始一个手指挖土到挥动胳膊刨坑,从挖到一个小小的红薯就兴高采烈到怀抱着一堆双手也无法抓满的大红薯挥汗如雨,被挖出来的红薯越堆越高,红薯地里的惊叹声此起彼伏。
原来红薯不是长在树上,是长在土里面的!
第一次下地摘菜好开心啊!
一篮篮的青菜就是我们今天的午餐啦!
瞧,我们摘的蔬菜多新鲜呀!
午饭的时候,大家吃到了自己亲手摘的青菜,即使是平时不太爱吃蔬菜的小朋友也将碗里的青菜吃得干干净净,自己的劳动成果当然得津津有味地去品尝。
大家一起享用农家饭,
开心地享受我们的劳动成果。
吃过午饭,大家开始制作艾叶粑粑和南瓜粑粑,孩子们十分给力,一个个挽起袖子和起了面团,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知道了粑粑的做法:揉一揉,放点芝麻,加点糖,轻轻地再包起来……每个人将自己做的粑粑摆放在桌子上,看着它们被放在锅上蒸煮一会,香气四溢,咬上一口,满满的成就满足感。
做粑粑我们是认真的!
认真听,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
老师跟我们一起做粑粑!
之后还有打芝麻,道场上,热火朝天,孩子知道了平时吃的芝麻原来是通过甩打的方式收获来的。
原来打芝麻也是个技术活呀!
我终于知道了原来我们天天吃的芝麻是这样打出来的!
围成圈,我们一起打芝麻!
杜甫诗云:“家家养乌鬼,顿顿食黄鱼。”乌鬼,就是鸬鹚,俗称鱼鹰。鱼鹰捕鱼是一种古老而又原始的捕鱼方式,至少已流传延续了千年,孩子们通过观看鱼鹰表演,知道了渔民和鱼鹰捕鱼需要默契合作,感受到了乐趣。
通过体验庄内的系列活动,孩子们一边徜徉在遇龙山水之间,一边享受农耕体验带来的乐趣,同时跟着外教老师学习民俗文化的英文词句,学会了vegetable(蔬菜)、sesame(芝麻)、sweetpotato(红薯)、ricecake(糍粑)、osprey(鱼鹰)等一系列单词,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桂林的初冬,乍暖轻寒,何不一起晒晒太阳做一回小小农耕者呢?
文/王静
图/秦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