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全面爆发后北方各省的文化机构纷纷转移到桂林,桂林成了中国的文化中心。
但是后来随着湖北湖南广东的相继沦陷,桂林开始面临战争的威胁,放弃或者固守桂林成了国民政府和新桂系必须要做出的选择,最后还是决定派部队保卫桂林,但是当时派驻的部队只有2万多人,加上地方民团一起,总数也不过3万这样,而日军进攻桂林的部队有10多万,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逐步包围桂林.
年8月8日衡阳沦陷,桂林形势日趋紧张,7月桂林市政府就已经开始发布疏散令,9月市民基本疏散完毕,10月中旬日军已经完成对桂林城的包围,10月27日日军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同时对桂林城发动进攻,11月10日日军攻入桂林城,桂林保卫战结束。
桂林保卫战期间,象鼻山是南边日军进攻桂林城的主要方向。
这是11月10日日军绘制的进攻桂林形势图,从地图中我们可以清楚看见象鼻山是南边日军进攻桂林城的主要方向。
其实从武汉沦陷后日军飞机就开始对桂林城进行不间断的轰炸,国民革命军从年就开始在象鼻山上修筑防御工事,当时在象鼻山上修筑有碉堡和一个高射炮阵地,曾经多次击落日军飞机。
当年战争的硝烟早已经消散,现在我们上去看看当年的战场还遗留下来什么痕迹。
桂林是西南的屏障
来到山顶,我们可以看见有一条南北30多米的壕沟,这就是当年桂林保卫战修筑联通南边碉堡中间高射炮阵地和北边掩体工事的交通壕。
这是高射炮阵地
这是南边的碉堡,现在碉堡顶上成了游客观景台,这里的碉堡工事遗迹基本完好,还是当年桂林保卫战的样子。
现在这些当年桂林保卫战工事遗迹已经被列为桂林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