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日光生增溪特约撰稿人陈军
文章伊始,想先跟大家分享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
前期,某部队军人罗玄因临时执行紧急任务,到广州南火车站购票乘车,因所需的高铁车票已经全部售空,于是他来到桂林联勤保障中心驻广铁集团军代处寻求帮助。该军代处的同志为罗玄开具了一张“军人进站上车补票证”,帮助他顺利登车。
是的,这一次军人又“优先”了!
近两年来,军人优先已经成为舆论炒作的热门话题。
军人优先,到底“优先”的是什么?
军人优先,到底“优先”了些啥?
看完下面的故事,瞬间秒懂!!!
▲军人所谓的“优先”
孟祥斌
他叫孟祥斌,这一次他优先了!年11月30日上午,孟祥斌因救一位落水女青年,从10米高的桥上纵身跳江,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自己却献出了年仅28岁的生命。孟祥斌跳江救人前对妻子只有一句话“我会游泳”,在江中耗尽体力时说了一句“我吃不消了”,成为留给妻女的最后遗言。
官东
他叫官东,这一次他优先了!年6月“东方之星”救援过程中,他多次下潜,凭借高超的潜水技能,救出多名幸存者;危急时刻,他还让出自己的潜水器具,险些被激流冲走,出水后,双眼通红鼻孔流血,耳朵胀痛。
张超
他叫张超,这一次他优先了!4月27日,在驾驶歼-15飞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训练时,突遇飞机故障,短短4.4秒,生死一瞬,张超首先选择了“推杆”,拼尽全力挽救飞机。正是这个选择,让他错过了跳伞自救的最佳时机。
张国全
他叫张国全,这一次他优先了!在九寨沟7.0级地震发生后,余震不断,他不顾个人安危,逆行前进。正是有无数这样的“逆行者”迅速反应,赶赴前线,有序开展各项救援工作,才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让伤痕累累的九寨沟在短时间内恢复秩序。
空降兵
他们叫空降兵,这一次他们优先了!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14日上午茂县上空,海拔高度米,没有地面引导指挥、没有地面标识、没有气象资料,高山峡谷中,境内山峰多在海拔米以上,15勇士写好遗书,毫不犹豫,跳、跳、跳……
刘景泰
他叫刘景泰,这一次他优先了!年7月9日,年仅22岁的战士刘景泰在闽清执行抗洪抢险救灾任务中,突遭泥石流,与两名战友一同被冲入梅溪。刘景泰奋力将两名战友推向漂浮物,而自己却被冲走了,直至9月4日,他的遗体才被找到。
李金龙
他叫李金龙,这一次他优先了!年7月4日,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县城河边上,在家休假期间,他主动请缨积极参加当地抗洪抢险救灾工作。4天3夜没合眼,救出受灾群众17人,盒饭刚拿到手,累得直接睡着了。
詹娘舍哨所官兵
他们是詹娘舍哨所官兵,这一次他们优先了!中印边境,西藏某部队詹娘舍哨所,海拔米,建在雪山上尖上,高耸入云,壁立千仞。一年有8个月大雪封山,6级以上的大风一刮就是天,温度最低可达零下40度,一年有9个月的雷电期。如此恶劣的环境,哨所班长马关敬一待就是9年。
杜宏
他叫杜宏,这一次他优先了!尹木河位于共和国版图“鸡冠子”顶端,在中俄边界大兴安岭深处,方圆三百多公里渺无人烟,是我国北方最冷的一个边境哨所,最低温度为零下57度。年12月30日下午,杜宏组织连队训练,不幸坠落悬崖。如血的残阳中,战友们找到了他,他一动不动地趴在悬崖的雪地里,头上有一道超过10厘米的口子,身旁是一团凝固的鲜血,眼镜盒手套散落在悬崖边,一块尖利的巨石上血迹斑斑……
梁坤炜
▲第一排右边第一为梁坤炜
他叫梁坤炜,这一次他优先了!一条巡逻路,从连队到山口约50公里的距离,要过3条平均流速为8米每秒的河流,3处深数百米的山涧,5处悬崖峭壁,很多地方被称为“鬼门关”“老虎涧”,途中常遭遇暴雨、山洪、泥石流、雪崩等袭击。年9月20日16时50分,在一滚石多发的悬崖路段,梁坤炜被飞石击中,壮烈牺牲,年仅19岁!
他,他们……这次都优先了。
为了祖国的安危,他们选择了优先!
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选择了优先!
为了守卫边防国界的领土主权,他们选择了优先!
和平年代,中国军人虽然远离了战火硝烟,但却一直有牺牲。
下一秒,如果战争爆发、如果灾难来临,他们依然会选择优先。
军人这样的“优先”,你还会嫉妒吗?
图片
来源网络编辑
王军华刊期
期
觉得不错,请点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