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叠彩区大河乡下南洲村,有一个人人称道的好“儿媳”。
说儿媳可能不太准确,因为她20年如一日孝敬照顾的老人,不是她家公,而是丈夫的伯伯。
丈夫的伯伯,她照顾了20年主人公名叫周付产(最后一个字是生僻字,上如下生,音产),46岁。
她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起床后,先打好洗脸水,端到老人房间,然后下厨房准备全家人的早餐。带丈夫和儿子出门后,她又去洗老人的衣服。
天冷了,她出门前总是先生好火,给老人取暖。买菜时,她总惦记着老人牙齿不好,要挑一些萝卜排骨炖汤。
前几天,老人把手扭了。周大姐拿出药膏,为老人敷上,再细心地把绷带给缠好。
……
这样一日复一日,周大姐已经照顾老人20年了。
更难得可贵的是,老人并非她的父亲,也不是她的家公,而是丈夫的伯伯。老人叫龚友科,现年99岁,一生无儿无女。
年,家里搬新房子,周大姐问伯伯“跟谁”。伯伯说跟着他们。“我们没得钱,你跟我们会吃苦的啵!”伯伯说:“吃稀饭我都跟着你们!’”
为照顾伯伯不心疼钱其实,周大姐的家也并不宽裕。一家人靠着几亩菜地过活,“就种点油麦菜,早上就拿到市场卖,一天赚个几十块钱。”此外,丈夫还会出去打零工。因为家里有个伯伯,周大姐哪儿也去不了,只能每天守在家里。
有一年夏天,伯伯在家捂着肚子,周大姐问怎么了,医院。伯伯心疼钱不想去看病,还说“死了算了”。
“钱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病就得治,去医院!”周大姐硬是将伯伯拉到卫生院,一查是急性肠炎。医生说,若不是及时就医,伯伯就有生命危险。
6年前,老人出门不慎摔倒,腿部骨折。医生说骨折很严重,要手术。周大姐一听,马上表示配合。住院期间,周大姐悉心和丈夫轮流看护。
那一次,老人的医疗费一共花去3万多元。但周大姐连眼都没眨一下。
回家后,老人卧床休养,周大姐每天做饭送到床前,喂老人吃,帮他擦洗身体,遇到天气晴好,她就扶伯伯坐上轮椅,推着他到村里散散心。真和亲生女儿没有分别。
周围人都夸她是个好媳妇提起照顾伯伯的这些年,龚双旺也一直对妻子心怀感谢,“他是我的伯伯,我孝顺他是应该的,她作为媳妇,对老人家尽心尽力,比我做得还要多!”
周大姐也令村民们敬佩有加。“这个媳妇是真的好,对老公的伯伯都能这么照顾,而且照顾得这么好,好难得的啵!”村民秦女士竖起了大拇指。
而对周大姐来说,她这么做只是尽一个儿媳妇的孝道,她早已把伯伯当成自己的亲人。“我晓得他不想拖累我们,有病了也不想治。虽然我们家条件差,但是一家人就得同甘共苦,哪个人都有老的一天,都需要有人照顾。”周付产说,老人一辈子没有儿女,她和丈夫就当是他的儿女,让他晚年过好一点,是他们的责任。
“人家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嘛!”在周大姐的悉心照料下,龚爷爷明年就要满百岁了。说到这,周大姐脸上笑开了花。
《桂林晚报》记者刘毅文/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