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良老师轻易不出手,一出手就挑战名篇。
很多读者在后台留言,说是语文老师推荐加的,再次证明了那句话:语文老师的眼睛是雪亮的。
——阿牛老师
桂林山水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个“甲”字写出了桂林山水的奇丽天下第一。让我们很自然地产生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欲望。这样的开篇开门见山、简简单单,一下子点明了课文所要描写的对象——桂林山水。我们小朋友在写作时,不妨借鉴一下这种写法,当然名句可以用,但不要为用而用。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你要说你比姚明还高,你都不用说你身高两米几,那可是真高了。那么漓江的水有多美呢?作者将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做了下小小的“对比”,一下子就凸显除了它独特的美。也为下面具体写漓江的水做好了铺垫。
不仅如此,作者还用排比句写出了漓江的“静”(感觉)、“清”(视觉)、“绿”(比喻形象)。我们小朋友在写这样的文章时,可以学作者的方法,找准特点、抓住关键,比如我们要写花园的花,可以找到“多、美、香”等特点。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如果说漓江的水是一首歌,那么桂林的山就是它的复唱,作者以同样的曲调在第三自然段为我们唱出了“桂林的山”。当然,重复的是曲调,歌词是不一样的。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结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首位呼应,结构浑然一体。
《桂林山水》得益于作者的细心观察并运用了多种观察方法。
1.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观察。作者先观察水,后观察山。这样观察,条理清晰,标明了作者游览的路线。
2.通过对比进行观察。作者观察漓江的水,与“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做比较;观察桂林的山,与“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作比较,突出了桂林山和水的奇特。
3.抓住重点进行观察。课文观察的重点是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作者通过具体而细致的描写,抓住了漓江水的特点———“静、清、绿”和桂林山的特点———“奇、秀、险”,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4.带着想象进行观察。作者在观察桂林的山时,看到“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就很自然地联想到“老人”、“巨象”、“骆驼”、“翠绿的屏障”和“新生的竹笋”。这些联想,描写出了桂林山的不同形态和色彩,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
正是因为作者运用了多种观察的方法,才把把桂林山水这幅连绵不断的瑰丽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好了,你也来试试这些观察方法吧!
----------------------
作文有困难?作文导师团。
语文老师推荐首选中医白癜风医院在哪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