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天气的“气”也蛮大
桂林电台飞扬讯(桂林晚报记者苏文娟 通讯员李向红 李岩)昨天,桂林放晴,这是进入4月以后桂林的第三个晴天。在这之前,4月的桂林已经下了4次暴雨,市民一边抱怨“天天下雨”,一边也在感叹“桂林今年雨水太多了”。
与此同时,有经验的人已经在担心今年的秋季会“大旱一场”。按照“惯例”,上半年雨水多,桂林下半年很可能干旱,加上今年入春较早,这种种气象情况正好切合了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记者从市气象部门了解到,按照气象趋势预测,今年桂林上半年雨水偏多,下半年雨水偏少一至三成,正符合厄尔尼诺现象“前涝后旱”的情况。
和世界同步的“更热更旱更涝”市气象部门总结,年3月1-30日,市县降水量39-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北部偏多二至六成,中南部偏少一至六成。同时,今年桂林入汛后的第一场暴雨也提前了,往年第一场暴雨常常在4月12日左右,今年入汛后的第一场暴雨在4月3日到来。
气象专家说,今年是厄尔尼诺现象第二年,本次“厄尔尼诺”自年9月开始发展,截至现在已经持续了19个月。据研究,强厄尔尼诺现象易导致我国秋、冬季南方降水偏多,次年夏季长江流域、江南降水偏多。回顾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后,年桂林降雨普遍偏多,气象部门统计,桂林本站年各月降雨量均比历史同期偏多,尤其是去年11月,降雨量达到毫米,大大超出历史同期72毫米的量,正因为如此,青狮潭水库在当年11月开闸排洪,历史少见。
据世界气象组织统计,低层大气和海洋温度正在上升,不仅促使海平面上升,气候变化还在增加暴雨和洪水的风险。所以,今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定为“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
世界在感受“更热、更旱、更涝”,桂林也不例外,除了降雨问题,其他气象现象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不少市民感叹,入春时间越来越提前了,刚过完年各种春花就开了,一些“老桂林”大胆推测,上半年把雨下光了,下半年就要干旱了。
厄尔尼诺“第二年”形势严峻“老桂林”的“预言”是否成真,还有待时间的考证,但从目前天气情况的预测来看,今年“形势紧张”。
世界气象组织研究表明,特大洪涝灾害往往发生在强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今年刚好是第二年。国家气候中心综合评估认为,此次超强厄尔尼诺现象是有观测以来最强的。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本次厄尔尼诺现象正衰减,并可能于今年5月结束,但它对气候的影响仍将持续,并且可能增大。对中国来说,一般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次年,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极易发生洪涝灾害,北方会有低温的事件。这将会导致我国今年防汛抗旱的形势更加严峻。
据国家气候中心目前的预测,年春季,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西部偏少,可能出现江南春季连阴雨及倒春寒,东北地区可能出现低温春涝。夏季,我国南方尤其是长江中下游降水可能偏多。
桂林气象部门也预计,年桂林市县(区)年平均气温17.0-21.0℃,略高于常年平均值,全市年总降雨量-毫米,与常年相比,各地偏多约一至三成。其中,汛期(4-9月)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雨集中期在5-6月,可能出现暴雨洪涝。7-9月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干旱。预计前汛期(4-6月)降水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二至三成。前汛期平均气温比常年同期偏高0.5℃左右。后汛期(7-9月)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两成左右。后汛期平均气温高于常年同期0.5-1.5℃。
对于种养户来说,天气的每一个变化都和经济挂钩。据恭城气象部门统计,在4月12日的暴雨天气过程中,全县有2万人不同程度受灾,有12户人家的29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面积达亩,这其中包括有名的月柿、山楂,同时还有牲畜栏舍被破坏,死亡肉鸡多只。
且不论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干旱,按照气象部门的预计,造成恭城部分地区受灾的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仍会出现。
留意气象预警做好预防措施防汛抗旱减灾形势严峻,如何避免受灾减少损失,应该是应对严峻天气形势的当务之急。
气象专家说,桂林地处“湘桂走廊”,两边是高山,桂林“夹”在其中,这样的地形会加强气流运动,各种气象过程都有被“放大”的可能。今年雨水多,又有可能发生旱情,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都有影响。气象部门在做出及时气象预测的同时,也会及时提供实况天气分析,并提醒注意防御各类气象灾害和次生灾害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气象部门会通过电视、报刊、手机短信、网络及时发布气象情况和预警。除了以上渠道,作为旅游城市,桂林在主要景区设置了气象灾害预警显示屏,市民游客可以从这里了解最新的气象预警信息,目前各县的乡镇也安装了气象预警大喇叭,村民们也可以从这里及时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做好预防措施。
气象专家提醒,就目前天气预测情况来说,今年上半年,旅游方面要注意航运安全,预防一些强对流天气的影响;交通方面,要密切留意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市区的景点也要留意滑坡现象的发生;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公共设施的排查,及时检修公共设施的电路。
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大家要注意适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出现的洪水、干旱灾害造成的影响。
市民个人出行时,除了要留意气象预警信息,也要掌握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比如,出行遇到雷电时,应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在汽车内可安全避雷;室内进水时,应立刻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伤人;在户外积水中行走时,注意四周,防止跌入窨井和地坑等。
国家气候中心的科学家表示,气候变化不仅仅是大气圈变化,也包括土壤圈、生物圈、冰冻圈等在内的气候系统的变化。所以,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应该可持续地管理自然生态系统,把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到规划、设计、管理等方方面面,通过社会、政府的共同努力建设气候抗御型社会。
(编辑:晓毅)
拉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