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美漓江水平安桂林城
——桂林市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纪实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首批试点城市,立足新起点,努力打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市域社会治理品牌,一项项市域社会治理政策措施相继落地生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迈出稳健步伐,为“两个建成”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社会治理步伐稳健
“感谢检察官、法官不辞劳苦为我们追回血汗钱。没有你们的付出,我们这80多万元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追回。”今年9月29日,42名工人经过6年的艰难讨薪,终于拿到了自己的血汗钱。当第一批工人从法官手中接过这份来之不易的工资时,禁不住流下感动的热泪。
他们是在广西某工程公司桂林市临桂区工地打工的农民。6年来,为了追讨包工头欠下的84.93万元工资,他们历尽艰辛,求助无果。今年6月,工人们在新闻上看到临桂区人民检察院多次成功为农民工讨薪的报道后,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来到该院。初步审查材料后,该院第二检察部当场决定予以受理。
案件时间跨度长,涉案金额大,工人分散在多个省市;案件不仅牵涉工程公司,还涉及政府单位。面对如此复杂的案情,检察长决定启动“一站式”服务机制,为42名工人解决讨薪难题。
检察长联系该区法院、司法局、公证处、政府有关部门和工程公司,主持召开听证会,现场进行调解。
听证会上,工程公司对拖欠工人劳动报酬的事实予以认可,同意将建设单位未结清的工程欠款用于抵扣拖欠的劳动报酬。建设单位同意将该款用于付清工人工资。三方就解决欠薪方案达成一致。5名听证员进行独立评议,法官主持完善相关法律手续,调解员制作调解协议,公证员进行公证,法院予以司法确认……42名工人“马拉松”讨薪问题一朝解决。
桂林市积极探索具有桂林特色、时代特征、市域特点的社会治理新模式。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建什么抓什么?建设试点城市的短板在哪里?如何取得实效?如何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围绕这4个问题,桂林市17个县(区、市)结合本地实际、立足基层进行探索。
恭城瑶族自治县“三心三治一守”开启社会治理新模式;永福县打造“三治融合”农村治理体系;灵川县依托智慧警务打造市域防控体系;七星区探索城中村治理新模式……桂林市各个县(区、市)在探索市域社会治理之路上形成了自己特色亮点,政法各系统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
恭城瑶族自治县“三心三治一守”农村治理模式
资源县建设综治指挥中心的经验和取得的实效经《广西法治日报》报道后,桂林市委政法委领导带队第一时间实地调研,指导完善中心建设,适时召开现场推进会进行推广。如今,桂林市已经建成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以此为依托建立的四级网格中心涵盖全市17个县(区、市)、个乡镇、个村(社区)。
综治中心聚焦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突出问题,以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为根本,以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依托,以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为着力点,提升公共安全风险防范化解水平,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
以点带面开拓创新
“想不到我们农民的就业问题党员也管。国庆节前,我经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顺口说说自己没工可做。没想到,过完节后我接到电话,社区已经帮我找到了一份工作。”居住在荔浦市沙街社区的小黄高兴地说。该社区像他这样找到工作的,今年有13人。
沙街社区地处荔浦市郊,有36个居民小组。如何完善城乡接合部治理,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平安建设取得实效?沙街社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设立了综合服务大厅、多功能活动室、党员服务中心、儿童之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贴心、方便快捷的服务。在党群服务中心和居民小区,还设立流动民意收集站,定期收集和整理群众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