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桂林

您现在的位置: 桂林简介_桂林地点 > 桂林信息 > 非遗桂林的城市文化黄昌典毛笔

非遗桂林的城市文化黄昌典毛笔

发布时间:2021-7-30 11:32:26   点击数:

桂林有句童谣“黄昌典,买笔不用选”,说的就是光绪戊戌年间开设的黄昌典笔店。什么样的工艺让黄昌典毛笔拥有这样的口碑——用料选“乌尖”,工序“一整”再“一清”。

黄昌典毛笔制造特点是选料严格,毛原料以山东济宁黄狼毫(后杂夹高级狸毛)、山兔背脊箭毛、江浙正毛笔、湖麻(湖北萱麻)等优原料为主,以广西资源县尾竹及雄鸡颈毛作配。

制笔工艺讲求精细,制造工序为水盆工、插盆工及修笔工。水盆工即制造笔头的初胚,人均日作30颗;插盆工即制笔杆并将笔头初装笔杆,人均可日装百余支;修笔工将初装之笔依长短之处逐加整修,人称制笔绝活,人均每日修30—50支。因为选料、制造之精密,左右上下运笔,均能坚持尖、齐、圆、健的4大特点。

黄昌典毛笔店兴办于清朝咸丰年间,开创人黄松山、陈春廷,均为湖南籍人。因为黄昌典毛笔选料上乘,工艺精深,用户赞许“黄昌典,买笔不必选”。其毛笔“货销两广,誉满三湘”。

黄昌典毛笔自晚清时期就备受了文人墨客的推崇。到了抗战时期,桂林云集大批文化名人,被誉为“文化城”。著名画家徐悲鸿在桂林创作《漓江春雨图》水墨画作品时,所用的就是黄昌典毛笔,郭沫若、何香凝、田汉等文化名人亦对黄昌典毛笔爱不释手,赞赏有加,争相购买珍藏或赠送亲友,许多外地书画爱好者也慕名而来,以求黄昌典毛笔方遂心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桂林市与日本熊本市结为友好城市,黄昌典毛笔作为桂林市相赠的礼品赠送给日本熊本市。

年,黄昌典毛笔制作技艺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入选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ongkasut.com/glxx/12539.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