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市委书记周家斌到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及桂林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统筹思维融合理念,挖掘和保护好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时代要求传承创新,推动桂林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提升桂林人民的文化自信心。
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桂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在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中由桂林市桂剧团、桂林市彩调剧团、桂林市曲艺团合并组建而成,是一个艺术表演门类齐全、编导创人才集中、具有独立创作演出大型戏剧能力的专业文艺院团。组建成立以来,该中心一手抓精品艺术生产,一手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其中,桂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馆是全国百家非遗馆之一,也是广西区内唯一的非遗馆。今年5月21日,第30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晚会在南京举行,桂林市戏剧创作研究中心国家一级演员伍思亭以桂剧《马前泼水》崔巧凤一角成功摘“梅”,荣获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
当天,周家斌来到体验馆,参观了部分非遗项目的展示展演,听取戏剧创作研究中心文艺作品创作情况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汇报,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工作给予肯定。
周家斌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活态基因,也是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桂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是桂林宝贵的遗产,也是民族瑰宝。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着力抓好文化传承创新,推动桂林历史文化保护利用达到新高度。尤其是创造了一批文化和演艺精品,成为塑造桂林形象、说好桂林故事、展示桂林美丽的新舞台。
周家斌强调,要坚持统筹思维融合理念,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新起来,大力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进入新阶段。要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创作更多文化和演艺精品。要注重在保护和传承中走市场化道路,提升非遗的经济价值和生命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品牌,构建良好的展示平台,推动全市非遗文化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机制体制,出台激励奖励政策,引进和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层次领军人才。以表演、展示、对外交流为契机,创造机会,大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桂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狠抓融合工作,深入推进历史文化与各领域、各产业融合,形成新亮点,打造新业态,推动桂林“一城文化满城绿”的独特风韵全面彰显。
赵仲华、沈威虎、蒋育亮一同调研。
来源:桂林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