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桂林市委、市政府积极谋求和谐发展,在保护好漓江的同时,实施了“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发展战略,实现了跳出漓江谋发展,工业发展反哺保护漓江,走出了一条工业转型升级与科学保护漓江的和谐发展之路。
为了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搭建桂林工业设计创新发展平台,进一步提升桂林创建的整体力,桂林市举办年桂林“绿色智造”工业设计大赛,目前已进入作品征集阶段。
本次大赛的奖金共计约百万,作为目前全区规格最高的设计大赛,在备受瞩目的同时也引来了不少的疑问的目光:一座旅游名城为何大兴工业?如何解读本次大赛的主题?设计作品如何贴近桂林的产业发展?与去年桂林首届工业设计大赛相比,今年的大赛又有什么改变和亮点呢?针对这些问题,本次大赛的主要负责人桂林市工信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汤榕对大赛做了全面解读。
守护漓江,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桂林现在说起广西的工业城市,大多人都会想到柳州。而桂林,在大家印象中更多的是那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早已和旅游城市划上等号。桂林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桂林在旅游领域的优势有目共睹。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桂林的工业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在区内可谓“独领风骚”。这座闻名天下的旅游城市,其实有着深厚工业积淀。在《国务院关于全国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规划(-年)的批复》中,广西有两个全国老工业基地,桂林便是其中之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桂林集中了广西70%以上的电子信息产业、50%以上的医药产业、50%以上的机床产业。
处于辉煌时期的桂林工业,广西第一台电视机和收音机是桂林生产;中国第一台海用雷达是桂林生产;第一套光纤室外试验系统是桂林生产;第一台(套)特高压电力电容装置是桂林生产;而更令人想不到的是,曾经的桂林,电子工业和橡胶工业一度占领广西的2/3以上,甚至在全国的地位都举足轻重。放在以前,有谁会说桂林没有工业?
“旅游是桂林头顶上的一座‘皇冠’,但纯依靠旅游经济难以支撑桂林经济持续发展,难以满足整个城市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桂林为了守护漓江山水,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守护漓江,我们需要更强大的桂林。”汤榕总工表示,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和持续下行的经济压力,桂林发展工业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旅游业需要工业的反哺,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与工业相辅相成,这也是举办桂林工业设计大赛的初衷。
工业反哺,我们建设更美丽的桂林作为国际旅游名城和生态山水名城,桂林保护环境的责任重大。长期以来,桂林“有名气却没财气”,为了保护漓江,沿岸发展经济受到了一定的局限。传统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创新力不足,体制臃肿,步履维艰。为了摆脱这种“困局”,桂林市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发展工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提出了“重振桂林工业雄风”的发展战略。
如何将大赛主题与桂林工业发展更好地结合到设计作品中去,汤榕表示,今年的桂林工业设计大赛做了一次全新的“升级”。
首先,设计内容更精准化和专业化。年桂林“绿色智造”工业设计大赛中,作品征集范畴除了常规的大赛logo设计之外,今年在产业设计上分为LED路灯设计以及罗汉果产业链设计两大内容板块。“相比去年比较宽泛的设计内容,我们今年的内容根据桂林工业产业的发展需求,将范围更加精准化和专业化。”
其次,大赛规格目前全区第一。为了挖掘和培养更多工业设计的精英团队和人才,本次设计大赛特设奖金近万元,设立奖项共87项,作品征集范围也从去年的桂林市变成了全区。汤榕认为,“就在目前来讲,我们的大赛规格应该是全区最高的。”
第三,在大赛的宣传上,本次也首次与新浪广西等媒体合作,通过专业媒体进一步扩大大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本次大赛也引进了桂林奥创园创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本次大赛的专业策划团队,借助该平台为接下来的参赛团队提供专业产业化的推广和应用。
打造平台,我们期待更美好的桂林多年来,桂林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为科学保护漓江,近年来桂林加大力度实施了漓江城市段的干流、支流排水口截污整治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全市(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目前达到了97%,即将达到%处理率的目标。漓江水质长期保持在国家二类标准以上。由于漓江得到了有效保护,桂林旅游业也随之不断升级,将在年基本建成国际旅游胜地。
此次设计大赛展现了工业创新,实现绿色发展的理念,给桂林这个好山好水的地方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机会;开创绿色设计的摇篮,也给和桂林的工业设计领域有一个更好的展现平台,让更多的人喜欢上桂林这个地方。
针对本次大赛,汤榕总工提出了三点期待。
第一,真正挖掘、培养出一批工业设计的人才和队伍。
第二,通过作品征集,为桂林本地企业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第三,通过这次大赛希望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