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概况(二十)城市工业
桂林虽然是一个年就开始设市的地级城市,但原来的工业基础十分落后。年解放前夕,全市只有一家破烂不堪、装机容量仅81千瓦的小电厂,几家奄奄一息的水泥厂、造纸厂、印刷厂等小企业,一些手工业作坊更是冷落萧条。全市工人总数仅余人。解放后至今的几十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桂林市人民通过努力,从艰难起步到初具模样,再经过调整改革,获得了不断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桂林与全国一样,一方面通过对原有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渐发展壮大,一方面新建一些工厂。桂林棉纺厂、桂林电表厂、桂林制药厂、桂林电机厂、桂林钢铁厂等若干企业的投产,为桂林后来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此后因为60年代初期的国民经济三年困难,桂林工业发展曾一度滑坡。在当时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威胁之下,中央决策层认为我国经济布局集中沿海不适应未来战争需要,年提出把我国工业建设布局全面铺开,造成沿海的一线、中部的二线、西部和西北部的三线并存,而把三线作为建设重点的新思路。桂林被定为“小三线”地区,从而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重要地区之一。一批重工、军工、轻工、科研院校等企事业单位搬迁或新建于桂林。桂林轮胎厂、桂林电表厂、桂林橡胶机械厂、桂林电力电容器厂、长海机械厂、漓江机械厂、桂林市第二制药厂、桂林第二造纸厂、桂林第三制药厂、桂林市合成洗涤剂厂等都是在这期间建成的。年,又决定在桂林重点发展机床工业、精密电器仪表、电子工业,先后又有一批企业建成。与此同时,桂林市工业企业积极发展新产品,形成一定生产能力后由老厂分出去成为新的企业。尽管当时条件很艰苦,还历经长达十年的“文革”大动乱,到改革开放前的年,已经初步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中小型企业为骨干,以机械、电子、橡胶、医药、纺织、轻工、食品为支柱,行业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其中电子、橡胶、机床、医药等行业不仅在桂林市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在广西工业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方针的贯彻落实,全国的旅游业发展开始全面起步。桂林市作为全国最早对外开放旅游的城市之一,旅游业发展一派兴旺。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桂林在城市建设方针上不够明确,导致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不是从“山水甲天下”的自然特点出发,而是有什么就发展什么,上马了一些不适合在桂林发展的工业企业,给桂林城市和漓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邓小平当年在陪同外国政府首脑来桂林游览后,对此提出了批评和希望。为了保护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桂林旅游业和经济社会得以持续、健康发展,为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国务院决定从年开始,对桂林漓江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桂林市工业开始进行调整,全市关、停、并、转了一批污染严重的工厂(车间),全市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减慢。
年以后,通过贷款、中外合资(合作)、横向联合、“三来一补”、企业自筹等多种有效途径,先后引进具有现代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线60多条,有效地提高了全市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生产能力和产品档次,一大批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规模。其中的桂林轮胎厂,该原先只是年产标准胎12.5万套的小型企业,经过引进巨型轮胎生产线等先进技术,进行系列技术改造,先后建成载重胎、小胎、工程胎(含巨胎)、内胎四条轮胎专业化生产线,产品的品种规格和生产能力增加,总产值也显著增长,成为桂林市一个举足轻重的中型企业。与此同时,通过狠抓企业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素质,一批企业和产品获得先进企业和优质产品称号,全市工业总产值不断提高。随着改革的深入,长期以来桂林工业公有制一统天下的格局开始打破,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新格局开始形成。
进入90年代,尤其是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发表以后,根据中央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兼并联合、改组、改制等改革,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盘活了资产存量,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工业总体规模和整体水平登上一个新台阶。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前,经中央批准,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将原先只下属阳朔、临桂两个县的原桂林市与管辖周围10个县的桂林地区合并,成立新桂林市,桂林经济的空间显著扩大,各县工业以及原先桂林地区规划建设的工业园区也纳入桂林工业的范围。通过积极招商引资,桂林大宇集团、广西玉柴集团、四川新希望集团、新疆广汇集团、安徽海螺集团、浙江万向集团、北京燕京啤酒集团、香港华润集团、法国达能集团和杭州娃哈哈集团等一批中外大型企业通过出资购并、合资合作、投资建设等多种方式进入桂林,桂林本地企业也通过集团化发展、上市融资、技术改造创新等形式得到发展。
年国务院批准成立桂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由信息产业园、英才科技园和铁山工业园等组成。区内现有14所大中专院校,8所部省属科研院所,8处国家级和部级产品检测中心,9个国际贸易展览、科研交流、科技培训中心,8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近家企业研发中心,聚集国家级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博士创业园等一批创新机构,是广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基地之一。目前高新区企业多家企业中有工业企业约家,初步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创建出一批在国内外有知名度的企业和产品。其中包括经常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的三金药业、年就在澳大利亚生产经营的桂林国际电线电缆集团等。而成立于年,主要从罗汉果、甜菊、红景天等天然植物提取有效生物产物的桂林莱茵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90%以上出口国外,曾连续五年荣登美国《福布斯》杂志中文版“中国最具潜力中小企业榜”,是桂林高新技术企业的一个典型代表。近年来,桂林特种轮胎及装备制造基地和桂林微波与光通信基地又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科技支撑下的工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
根据年国务院对桂林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而规划建设的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原先桂林地区发展工业设立的永福苏桥经济开发区、灵川八里街工业园区和各县陆续建设的一批工业集中区,这些年来也一直积极招商引资,取得了不同成效。其中的桂林西城经济开发区和永福苏桥经济开发区已经成为桂林新兴工业基地,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及医药制品、电子信息、汽车零配件、环保建材等产业获得了很大发展。根据桂林城市建设向西发展的战略方针,临桂—苏桥产业经济带的建设已经开始实施。
目前的桂林市已建立起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以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食品饮料、机械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医药及生物制品、橡胶制品等为支柱,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工业体系。其中的食品饮料和机械电器两个行业产值已超百亿,上百家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一批企业在国内外市场有较高声誉,形成了颇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莱茵生物、广陆数测、三金药业等几家工业企业成功上市,并凭借良好的运营在股票市场获得治疗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呢治疗白癜风的小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