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子小就出来逛吃逛吃呀
顺便晒晒你那发霉的心情
每个成功的吃货,都拥有一张自己的地图,带有强烈的个人印记和密码保护的吃货地图。
甚至有些巅峰级别的吃货,已经将这份地图深深镌刻在自己的灵魂深处,以至于你问她任何地点,她都是一副茫然无助的欠揍表情。
只有当你提起那里有什么特色美食时,那张呆滞的面孔才会立刻生动起来!
《舌尖上的中国》有句话说的最好: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在中国文化里,故土的生活,乡愁的回忆,便是食物的味道。今天来说的,是桂林的味道。
via.
来源于网络说起桂林的地道小食,怀旧的情绪总会涌上心头,时光荏苒,也许有的已经慢慢淡出人们的视野,渐行渐远,但我们仍时常缅怀那些记忆中的味与绝,那些童年的好滋味……依然记忆犹新!
桂林米粉via.
来源于网络“走,克嗦碗米粉”,“二两米粉加锅烧”。这是桂林人最心照不宣的对话。桂林米粉在桂林人心目中的地方,是任何美食都取代不了的。桂林米粉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几乎包揽了桂林人一日三餐的饮食需求
via.
来源于网络或许你爱北上广霓虹灯下的繁华都市,或许你爱桂林绝佳绵延的风景线,但最终你最爱的,是你从小吃到大从来不会腻的桂林米粉......即使只是一碗米粉,不瞩目,不沸腾,不偏执,却也能一点点的散发香味,刺激你的味蕾,流入你温暖的内心。
桂林油茶via.
来源于网络油茶,可以说是桂林人每天必喝的饮品,尤其在中午,大家都会相约在一起。品一品油茶,聊一聊天,然后再继续下午的工作,与其说油茶是桂林人的习惯,不如说是融入了桂林人心中的一种文化。
via.
来源于网络没有搭配年糕的油茶是没有灵魂的。喝桂林油茶一定要搭配各种口味的年糕,一壶油茶,几盘点心,加上些配菜,将当地百姓对生活,对美食的理解,全都融入其中,油茶的浓香回味,点心的满口酥甜,这些都是桂林味道
龙胜鱼生via.
来源于网络龙胜鱼生有近百年历史,相传在很久以前,侗族人来到龙胜县瓢里镇,当时他们无山也无田,只能以打渔为生。瓢里镇水资源丰富,鱼种也多,渔民每次打渔都满载而归,许多渔民把打来的鱼拉到市场上卖,只留一部分自己吃。
为了延长鱼肉的保质期,侗族人想到了可以借用腌制酸肉的方法制作酸鱼,发展到后来,侗族人发现生吃鱼肉更佳,而在生吃鱼肉的时候如果佐以酸味,鱼肉更显美味。
全州醋血鸭via.
来源于网络年,全州醋血鸭被评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醋血鸭采用子鸭为原料,杀鸭血注入酸醋,加以苦瓜等配菜。鸭肉绵软入味,酸辣鲜香,开胃可口成品上桌,沁人心脾、美味让人难忘。
荔浦芋扣肉via.
来源于网络荔浦芋号称芋中之王,一直以来都是广西最有名的特产之一,在嘉庆年间,桂北一名厨取用荔浦芋与猪肉制成了荔浦扣肉,成为桂北一带居民婚嫁和节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在桂林,过年不吃扣肉就和在东北过年没饺子吃一样。
桂林田螺酿via.
来源于网络桂林田螺酿,并非寻常田螺的味道。厨师先将螺肉掏出来,混合猪肉、香菜及其它调味品一起剁碎,再填入螺的空壳里混合汤汁一起烧制,鲜香嫩。
桂林的美食太多了
花个一天时间到桂林走一走看一看
寻找那些藏匿在街头巷尾的特色美食
无需跟随指南,只是单纯地走过大街小巷
都极有可能碰到令人眼前一亮的店铺
逛吃逛吃,在这里,所有的期待都将不期而遇
(来源:i游桂林订阅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