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漓江风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漓江又名桂水、桂江、癸水、东江,流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以流域孕育的独特绝世而又秀甲天下的自然景观桂林山水,"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其风景秀丽,山清水秀,洞奇石美,是驰名中外的风景名胜区。漓江的主要景点概括为一江、两洞、三山。一江(漓江)、两洞(芦笛岩、七星岩)、三山(象鼻山、叠彩山、独秀峰),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
在用过早餐后,坐车于9点左右到达兴坪镇。兴坪镇位于阳朔县县城东北部,漓江上游两岸,距县城25公里。年被国家建设部确定为全中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集镇,年9月3日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自治区重点集镇。兴坪素以山水秀丽、景甲天下而著称,是"中国旅游名县"阳朔县的旅游重镇。是古代漓江沿岸最大的城镇,有年历史。漓江流经兴坪,形成"S"字形河湾,是漓江风光的荟萃之地。叶剑英元帅《由桂林舟游阳朔》诗道:"春风漓水客舟轻,夹岸奇峰列送迎。马跃华山人睇镜,果然佳胜在光坪"。山水相依,景点密集,兼有奇、险、秀、美、趣的特点,历来有"阳朔风景在兴坪"、"兴坪别有风光好,人在丹青画里行"的说法。
下车后,沿着龙须河岸边,看到不少写生的学生。站在滨江桥上望着远处的山水,这便是漓江风光了。
过滨江桥,沿漓江东岸往上游位于朝板山的兴坪会飞家码头而去,一路边走边看边拍照。
九马画山
九马画山是桂林漓江著名的景观之一,是大自然的笔墨奇观。位于兴坪镇西北4公里,山高余米,宽米,临江而立,石壁如削,五彩斑斓,远望如一幅巨大的画屏,细细地端详,画屏中惟有一群骏马,或立或卧,或昂首嘶鸣,或扬蹄奋飞,回首云天,或悠然觅食…….宋代诗人邹浩比作天公醉时的杰作:"应时天公醉时笔,重重粉墨尚纵横"。清代诗人徐弓赞道:"自古山如画,如今画似山。马图呈九首,奇物在人间"。清代大学者、两广总督阮元曾写诗--《清漓石壁图歌》天成半壁丹青画,幡然高向青天挂。上古何人善画山,似于荆关斗名派。此派浑同后世皴,造物翻师唐宋人。认作名山反如假,审为古绘竟成真。纵横量去成千尺,五丁直削平无迹。古绢依稀染淡黄,巍头重叠分青碧。清漓一曲绕山流,来往何人不举头。六年久识奇峰面,五度来乘读画舟。石渠室绘几千卷,天上云烟曾过眼。何幸湘南见北山,眼福如今还不浅。山旁刻石擘窠书,鉴赏标题始自吾。后人来看道光款,传出清漓石壁图。古往今来,多少游人至此,莫不被这天然壁画迷住。有民谣流传:"看马郎,看马郎,问你神马几多双?看出七匹中榜眼,看出九匹状元郎。"在九马画山山脚一处崖壁上,有年前明代留下的"画山"摩崖石刻两个大字。此"画山"摩崖石刻,每个字高1.6米,宽1.2米,加落款所占方框,整个石刻长5.3米,高3.2米,四周还刻有祥云花边作衬托。石刻右上方为石刻年代,左为石刻落款。"画山"摩崖石刻虽然年代已久远,但字迹依然隐约可见。岸边护栏上写着20元图像背景摄影点,比照之后感觉还是有差别的,不知本身位置就不对,还是还是选择拍照的位置角度有问题。仔细看看,应该再往上游走一走,或许可以找到更与图像吻合的位置。这是站在会飞家码头看到的景象。
坐船游漓江
漓江上的鸬鹚,大型的食鱼游禽,善于潜水,潜水后羽毛湿透,需张开双翅在阳光下晒干后才能飞翔,栖息于海滨、湖沼中。常被人驯化用以捕鱼,在喉部系绳,捕到后强行吐出。
螺蛳山
在漓江西岸,石山纹理自下螺旋而上,直至山顶,整座山酷似一个大青螺,郭沫若诗中有"青螺负雨压长河"之句,在山下有螺蛳岩,河口开阔明亮,明代建腾蛟庵,由三宝殿、魁星楼组成,清代重修。洞前香炉石,形状酷肖。洞内有三颗螺蛳石,一白如雪,一绿如玉,一黑如漆,岩内有摩崖碑文,记载岩的由来和附近景色。
朝板山
在漓江东岸,是一座与江面垂直的孤峰,因受江水冲刷,溶蚀成1米深的凹槽,像古代朝臣手持的"朝笏",故称朝笏山,俗名朝板山。秀如春笋出土,奇如牙板弯曲,险如临江悬石,俊如雅士临江,兼有奇险俊秀的石山典型美。
于12:00结束上午的行程,准备用餐。从桂林至阳朔,漓江水路全程83公里。漓江风光最优美的路段,是启程码头到兴坪之间约40公里的河道上。漓江堪称百里画卷。青峰夹岸,绿水萦洄,峡谷峭壁,悬泉飞瀑,绿洲险滩,奇洞美石,景致万千,画卷随着游船顺流而下逐渐展开,尤以草坪、冠岩、杨堤、兴坪为胜,到达阳朔碧莲峰时为佳胜顶点。漓江的特点,可以概括为清、奇、巧、变四个字。清,指的是漓江水,一年四季晶莹透亮,清澈见底。宋人张自明的"癸水(指漓江水)江头石似浮",已将它的清亮描写出来了。奇,是指漓江的山,奇异峻美,宋代诗人范成大说:"桂山之奇,宜为天下第一"。陈毅诗赞漓江:"处处呈奇观","足够一生看"。巧,是说漓江风景之奇巧。漓江沿途,奇奇怪怪的石山,形象万千,比拟无穷,摹人拟物。"仙人推磨"、"九牛过江"、"猴子抱西瓜"……无不惟妙惟肖。而石崖上的石纹石色,光怪陆离,绚丽多姿,构成许许多多的画面,巧夺天工。变,指的是漓江景致的变化多端。乘船游江,只见两岸的山,一时孤峰直立,一时奇峰一片,时而山海峰林,时而平畴旷野。只见漓江的水,忽曲忽直,时缓时急,有时波平浪静,有时浪翻涛滚,银花飞溅。漓江之景,还随着季节、昼夜、早晚、晴雨的不同而变化。真是四季有景,时时皆景,景景不同。尤其是清晨和细雨之时,晨雾烟雨,笼罩群山,若隐若现,藏头露尾,变幻莫测。
兴坪段的漓江风光是最集中的地方,还有龙头山、半边渡、仙人推磨、杨堤、浪石等等都在附近,最值得一提的是黄布倒影,在画山之南,有一块黄色岩石,宽数丈,像一块黄布平铺江底,这里因名黄布,滩名黄布滩。这里江流清澈宁静,云山倒影,江面水底,处处如画,所谓:"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此即漓江一绝"黄布倒影",是观看青峰倒影的最佳处。诗曰:"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第五套人民币,其中20元纸币背面的漓江风光就是黄布倒影。
漓江一年四季均适合游览,每年4-10月是最佳的旅游时间,漓江地处广西桂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为温和,夏长冬短,年降水量多,阳光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9度,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当然,出行一定要留意天气变化,以免因此受到影响。
经过20分钟左右的来到这一家店,广告做的很大,店名因为当时车停的太多没有拍到,味道确实不咋的,果然是团餐。※※※世外桃源※※※
阳朔"世外桃源"主要有荷花池、燕子湖、燕子洞、侗乡风情和原始部落组成。若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季节,踏进"世外桃源",展现在眼前的将是一片秀美的山水田园风光。清波荡漾的燕子湖镶嵌在大片的绿野平畴之中,宛如少女的明眸脉脉含情。湖岸边垂柳依依,轻拂水面。一架巨大的水转筒车,吱吱呀呀地摇着岁月,也吟唱乡村古老的歌谣。放眼望去,远方群山,村树含烟,阡陌纵横,屋宇错落,宛若陶渊明笔下"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的桃源画境。
阳朔也有一个"世外桃源"?这是许多人刚到阳朔听到介绍后,十分诧异地问我们的话。众所周知,世外桃源原指湖南省桃源县,那个被陶渊明先生形容为"桃花流水,渔歌唱晚"的半仙之地。假如你跟随我们的脚步,一起去看一看阳朔的世外桃源,你便会发现,这桃源不是那桃源,但就风光而言,这里却是更胜一筹!古桃源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这里的桃源距阳朔县城只有12公里,离白沙镇只有咫尺之遥。真可谓"坐车观秀丽,骑马听涛声",十分方便,走进这里,一片湖光山色立即映入你的眼帘。只见风吹芦苇白絮飞,水流桃花满地红。一片数十亩宽的水面,风雨桥如长虹卧波,侗鼓楼似青峰入云。那气势,那结构,别致而又紧凑。配以青峰黄稻绿竹,那种闲适,那种宁静,那种安逸,确有一股世外桃源的况味。
作为国家AAAA景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世界旅游组织的推荐旅游地,阳朔世外桃源景区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古桥、流水、田园、老村与水上民族村寨融为一体的绝妙画图。
用过午餐后,于13:50来到世外桃源景区。
桃花源记[魏晋]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壮乡楼——伴随着悠扬的歌声与鼓声,映入眼帘的是壮族姑娘们优美的舞姿——扇子舞,欢迎各位游客的到来!
桃花岛——初极狭,才通船,船行数十米,豁然开朗,忽逢桃花林。
笔架山
水乡侗寨——下游船,过寨门、品美酒、赏歌舞,观原生态的纺纱织布。工艺长廊里,展示着各式各样少数民族手工艺作品。
采菱桥——漓水清清,碧波荡漾。站在采菱桥上,远看连绵青山层叠淡出,近看江潭碧水杨柳依依,细观睡莲水中妖娆;侗族鼓楼的阿哥阿姐手持芦笙,载歌载舞欢迎远方到来的客人。鼓楼——侗族鼓楼是群众集会议事、唱歌传诵和举行喜庆仪式之地,也是芦笙踩堂、竹竿舞等表演场所。
图腾柱——在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图腾柱下膜拜,感受源远流长的神秘宗教文化信仰。
风雨桥是侗族的灵魂建筑。漫步走上风雨桥,人来客往主通道;一步一窗观佳景,四季全貌皆赏到。
五星级公厕,还特地进去参观了一下。
于15:00左右结束世外桃源的游览,准备往银子岩去。下面补充一下在网上找的一些关于陶渊明所写《桃花源记》所在地的说法。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湖南常德桃花源古镇被认为最有可能是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在地。重庆酉阳桃花源景色优美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十分相似。而在河南南阳内乡县的桃花源,据说经过专家考证后也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桃花源所在地。不过江苏也有一个桃花源,位于连云港宿城景区的船山在古代是一个天然避风海港,传说陶渊明就是在这里写下了《桃花源记》,但这个没有经过什么历史考证,只是坊间传说。此外,安徽黄山黟县桃花源、江西山南景区西南部的桃花源、湖北十堰桃花源以及位于湖南常德桃源县境内的桃花源古镇,都纷纷认领自己是陶渊明《桃花源记》的真实所在地。一时间百家争鸣,唇枪舌剑,游客更是一头雾水,这么多的桃花源,到底该去哪个好呢?
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被誉为“天下第一名记”传诵千年,与世无争的“世外桃源”成为当下不堪都市喧嚣的人们无比向往的心灵家园。而《桃花源记》所在地究竟在哪里呢?重庆、江苏、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多个省市掀起“桃花源”归属地之争,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北京白癜风到哪里治疗北京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