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桂林

您现在的位置: 桂林简介_桂林地点 > 桂林旅游 > 历史桂林一桂林曾经很欧化

历史桂林一桂林曾经很欧化

发布时间:2022-8-31 16:18:39   点击数:

很多桂林老人记忆中描述的民国桂林城,破烂、狭隘、几近荒芜,这一组照片证明,桂林城建曾经很欧化。

约年至年之间着色老照片,桂林街头一景。肩挑幼儿的的男子。身后左侧白色廊柱楼宇及右侧的素砖拱门建筑,具有较典型的欧洲建筑风格,除了中心人物之外,画面所处的街区没有一丝一毫的中国元素,更无法令人联想到桂林。照片来源于美国南加州大学图书馆藏玛利诺外方传教会所拍照片,若非原图注释明明白白拍摄地点为“桂林(Kwilin)”你会怀疑这张照片拍摄地是香港、广州、老上海、青岛……这些昔日殖民地。

约年至年之间,从明月峰鸟瞰桂林古城东北角。这是一张经过人工染色处理的照片。虽然二战时那时起彩色摄影已经诞生,但尚未普及。为了加强视觉效果,力图真实的反映被拍摄对象,一门特殊手艺被创造发明,为黑背照片手工上色。照片中那些层次欠分明的黑白影像,变得,人脸不再暗淡无光,夺目的色彩向世人展示出特殊魅力……不过这张照片的染色水平很业余,仅仅只用了橙黄和橘红两种颜色,只描绘出城中建筑物形体。或许是有意为之,或许是歪打正着,原本隐蔽在黑山墨树之中的楼宇房屋,因为色差而鲜活凸显,一幢幢洋楼广厦展现出昔日“小上海”的风采——此前读一些抗战文化城史料,见有人称桂林为“小上海”或“小香港”,心下颇不以为然,自当是那些从沪港两地逃难来桂人士的意淫。此前新浪网友为叫沈东子的人撰文说“桂林的建筑多半是木质结构或由竹子搭成,自然经不住战火的摧残,战斗结束时,全城仅剩阳桥头的一栋钢筋水泥建筑幸存,后成为日军桂林司令部。”显然是想当然之说,不过,他所说的阳桥头那栋钢筋水泥建筑确有照片为证,这是后话,此起彼伏,浮现于山水之间的钢筋水泥建筑群落,应该就是当年广西政府规划新省城的产物,按照《桂林市志》的记录,桂林的新城建设从年开始,南门拆城墙,东城开定桂门,扩修马路跑汽车。年10月1日,广西省政府和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总部由南宁迁回桂林。省城建设达到高峰,机关、银行、医院、旅馆、餐厅纷纷拔地而起。从画面上看,这些建筑的格调色基本统一,整体轮廓线处理惊人的协调。无论是登高鸟瞰还是徜徉其间,都能令您感受到一种融于峭崖间的刚健、傲视江河的雄浑、耸立林中的雍容,呼应远山的华贵气势。这些建筑都是什么人设计的?可以查得到史料记载的,至少有建筑师林乐义的作品。

林乐义手绘:桂林市立游泳池设计图

林乐义设计首都剧场手稿

首都剧场被人称做新中国剧场设计的奠基之作。首都剧场被中国建筑学会评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以来的优秀建筑创作奖,更被英国权威建筑史册《费莱彻建筑史》选为中国建筑的经典。桂林艺术馆与李宗仁公馆均出自林乐义之手,当同属时代经典。

林乐义先生玉照

抗战期间,林乐义曾在桂林等地从事建筑设计。林乐义(年-年)建筑学家。福建南平人。年毕业于上海沪江大学。后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建筑学,被聘为建筑系特别讲师。年到年曾在桂林工作,据林乐义先生亲友回忆,林先生在桂林时期设计有西江师范学校、中国农村复兴会,桂林艺术馆、广西大学校舍、衡阳四行联合办事处、衡阳四行宿舍、桂林市立游泳场、桂林社会服务大楼等大型公共建筑。①其建筑设计作品还有李宗仁官邸等。②

———————①中国建筑设计研究所编《建筑师林乐义》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年12月第一版第24-28页②彭元力周刚刚《导游文化与技能》中国旅游出版社北京年1月1日第一版第78页

——————————

文:林志捷(散客月下)

编辑:杨放

[历史桂林·传播·桂林历史]

——————————

关于作者:

林志捷(笔名:散客月下)年生,原籍广西桂林,现居北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ongkasut.com/glly/14227.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