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
桂林

您现在的位置: 桂林简介_桂林地点 > 桂林地点 > 王輝斌著述目錄19832017索引

王輝斌著述目錄19832017索引

发布时间:2018-6-26 13:36:45   点击数:

王輝斌著述目錄(—)索引

王輝斌

今年既是我七十歲(—)的紀念之年,又是我從事學術研究四十年(—)的紀念之年,為示紀念,特輯此《王輝斌著述目錄》(—)以為之。《王輝斌著述目錄》(—)由“學術著作”與“學術論文”組成,另有“王輝斌研究資料索引”一份,三者互為關聯,基本上反映了我數十年來的學術成就與特點。

一、學術著作

(一)獨撰著作(25種)

1、《唐代詩人詠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2、《李白史跡考索》,湖北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3、《唐人生卒年錄》,貴州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4、《杜甫研究叢稿》,中國文聯出版社年出版。

5、《李白求是錄》,江西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6、《四大奇書研究》,中國文聯出版社年出版。

7、《孟浩然研究》,甘肅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8、《唐代詩人婚姻研究》,北京群言出版社年出版。

9、《唐代詩人探賾》,貴州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10、《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貴州人民出版社年出版。

11、《唐宋詞史論稿》,吉林文史出版社年出版。

12、《先唐詩人考論》,吉林文史出版社年出版。

13、《王維新考論》,黃山書社年出版。

14、《唐代文學探論》,黃山書社年出版。

15、《唐後樂府詩史》,黃山書社年出版。

16、《宋金元詩通論》,黃山書社年出版。

17、《杜甫研究新探》,黃山書社年出版。

18、《商周逸書輯考》,黃山書社年出版。

19、《王輝斌學記》,黃山書社年出版。

20、《李白研究新探》,黃山書社年出版。

21、《四大奇書探究》,黃山書社年出版。

22、《明清戲著史論》,武漢大學出版社年出版。

23、《孟浩然新論》,武漢大學出版社年出版。

24、《唐代詩文論集》,武漢大學出版社年出版。

25、《中國樂府詩批評史》,黃山書社年出版。

(二)主編著作(3種)

1、《孟浩然大辭典》,黃山書社年出版。

2、《孟浩然研究論叢》,黃山書社年出版。

3、《孟浩然研究論叢》(第二輯),黃山書社年出版。

(三)參撰著作(6種)

1、《大學語文》(任副主編並參撰),上海工業大學出版社年版

2、《中國古代文學》上中下三冊(任副主編並參撰),延邊大學出版社年出版。

3、《李白大辭典》(參撰),廣西教育出版社年版。

4、《中國古代文學》(修訂本,任副主編),延邊大學年版。

5、《增訂注釋全宋詞》(參撰約20萬字),文化藝本出版社年版。

6、《歷代襄陽名作家論稿》(任顧問並參撰),中國文聯出版社年版。

二、學術論文(篇)

1、《孟浩然詩之“盧明府”考》/《荊州教育學院學報》年1期。

2、《略談李杜詩風》/《荊州報》年8月1日4版。

3、《李白詩中之“龍山”考》/《天府新論》年1期。

4、《李白蜀中行蹤雜考》/《綿陽師專學報》年1期。

5、《李白與元丹丘交遊詳考》/《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6、《〈琵琶行〉“阿姨”考釋》/《荊楚語言學刊》年1期。

7、《〈黃鶴樓記〉注釋商榷》/《荊門大學學》年1期。

8、《崔國輔考略》/《鞍山大學學報》年2期。

9、《楹聯起源初探》/《洛陽大學學報》年2期。

10、《孟浩然集中之盧明府探考》/《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年3期。

11、《李白與王昌齡交遊考索》/《天府新論》年4期。

12、《李白出川後又回峨眉初探》/《荊州師專學報》年4期。

13、《勤奮好學的李太白》/《學習月刊》年5期。

14、《李杜初識時地探索》/《四川師範大學學報》年1期。

15、《張旭卒年兼與李白交遊考》/《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16、《李白與孟浩然交遊考異》/《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17、《孟浩然年譜》(上)/《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18、《莫愁本事說略》/《貴州文史叢刊》年2期。

19、《歷史地評價李白與李璘事件》/《豫章學刊》年3期。

20、《李白研究新新著敘錄》/《語文導報》年8期。

21、《〈蜀道難〉探索》/《李白研究論叢》。

22、《孟浩然入京新考》/《長沙水電學院學報》年1期。

23、《孟浩然年譜》(下)/《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25、《李白集外集詩說略》/《湖北電大學刊》年1期。

26、《端午競渡紀念屈原考索》/《寶雞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27、《李白廬山遊蹤系年考》/《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28、李白東涉溟海未至剡中考辨》/《成都大學學報》年4期。

29、《〈唐才子傳·陳子昂〉箋錄》/《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30、《再談李白〈九日龍山飲〉》/《李白研究動態》年3期。

31、《陸文學交遊考略》/《天府新論》年3期。

32、《李白初遊太原時間考辨》/《洛陽師專學報》年4期。

33、《陸羽行年與著述考實》/《荊門大學學報》年4期。

34、《詩歌動靜描寫趣談》/《東坡赤壁詩詞》年4期。

35、《關於懷素生平中的幾個問題》/《青海民族學院學報》年1期。

36、《陳子昂死因新探》/《陳子昂研究論集》。

37、《任華桂林之行事蹟考》/《廣西民族學院學報》年2期。

38、《任華與杜甫交遊考索》/《杜甫研究學刊》年2期。

39、《〈唐才子傳〉考略》/《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40、《昭君故里新探》/《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年3期。

41、《唐代科舉制度概說》/《湖北電大學刊》年3期。

42、《〈金瓶梅〉研究四說》/《荊門大學學報》年3期。

43、《陸羽〈茶經〉作年求是》/《荊門大學學報》年4期。

44、《杜甫卒年新考》/《杜甫研究學刊》年4期。

45、《陳子昂死因及雪獄探究》/《湖南師範大學學報》年5期。

46、《〈江南逢李龜年〉為李白作》/《李白研究論叢》第二輯。

47、《四十年陸羽研究簡述》/《陸羽研究集刊》年集。

48、《略談小說中的情節套化》/《作家林》年1期。

49、《李白交遊二考》/《祁連學刊》年1期。

50、《李白生於江油“新說”平質》/《寧夏教育學院學報》年2期。

51、《綦毋潛生平考實》/《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52、《李白卒年“新說”辨析》/《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53、《杜甫出峽後兩改初衷探究》/《杜甫研究學刊》年2期。

54、《皎然生平稽考》/《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55、《重評郭沫若〈李白與杜甫〉》/《文學遺產》年3期。

56、《〈金瓶梅〉早期抄本流傳梳理》/《荊門大學學報》年3期。

58、《杜甫妻室問題索隱》/《大慶師專學報》年1期。

59、《〈金瓶梅作者為李開先考〉質疑》/《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60、《樊晃〈杜工部小集序質疑〉》《綿陽師專學報》年1期。

61、《年李白研究綜述》(與人合作)/《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

62、《李白生平研究中的十大熱點綜述》/《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

63、《李白長流夜郎的歷史真實考述》/《傳統文化》年4期。

64、《李華卒年辨析》/《祁連學刊》年3期。

65、《〈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一)/《荊門大學學報》年3期。

66、《李贄評點〈水滸〉真偽考論》/《寧夏教育學院學報》年4期。

67、《〈水滸〉研究二題》/《荊門大學學報》年4期。

68、《〈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四)/《蘇州鐵道師院學報》年4期。

69、《〈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二)/《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70、《張繼與馬戴合考》/《吉安師專學報》年1期。

71、《〈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五)/《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72、《杜甫〈風疾舟中〉詩新說》/《寧夏教育學院學報》年3期。

73、《金批〈水滸〉的成書年代》/《固原師專學報》年3期。

74、《對七十年來吳承恩著〈西遊記〉論爭的評說》/《荊門大學學報》年3期。

75、《〈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七)/《綿陽師專學報》年4期。

76、《李杜關係新探》/《荊門大學學報》年4期。

77、《袁氏兄弟與〈金瓶梅〉抄本新考》/《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年4期。

78、《張繼乃襄陽人》/《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79、《評陳耀東〈唐代文史考辨錄〉》/《博覽群書》年6期。

80、《年李白研究綜述》(與人合作)/《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

81、《李白長流夜郎新考》/《中國李白研究》年集。

82、《高適〈燕歌行〉之“客”考》/《四川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83、《〈唐才子傳校箋〉訂正》/《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84、《〈三國演義〉作者問題說略》/《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85、《陳子昂北征與〈西還〉詩作年新考》/《陳子昂研究論集》(二)。

86、《李白〈鄴中贈王大〉詩詹說質疑》/《祁連學刊》年2期。

87、《李白四次婚姻始末》/《荊門大學學報》年4期。

88、《〈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四)/《唐代文學研究》第四輯。

89、《陶淵明的年壽問題》/《西南民族大學學報》年4期。

90、《李白〈靜夜思〉四種文本比較說》/《名作欣賞》年4期。

91、《〈西遊記〉祖本新探》/《寧夏大學學報》年4期。

92、《唐詩三考》/《固原師專學報》年4期。

93、《李白〈苦雨〉詩再考訂》/《中國李白研究》、年合集本。

94、《李白究竟在何地奉詔入京》/《中國李白研究》年集。

95、《〈西遊記〉題旨探秘》/《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96、《李商隱卒年新考》/《山西師範大學學報》年1期。

97、《李白與杜甫》(譯文)《寧夏教育學院學報》年1期。

98、《孔巢父與李白、杜甫交遊考》/《齊魯學刊》年2期。

99、《陶淵明“供職荊州”質疑》/《九江師專學報》年2期。

、《李商隱婚姻實況探說》/《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李白〈靜夜思〉的翻釋與解說》(譯文)/《綿陽師專學報》年2期。

、《杜甫母系問題辨說》/《杜甫研究學刊》年2期。

、《杜甫詩歌:中國古代學者詩的範本》/《首都師範大學學報》年3期。

、《柳宗元妻室中的幾個問題》/《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年3期。

、《李賀的家室與戀情》/《南都學壇》年4期。

、《元稹與薛濤姻緣辨正》/《荊門大學學報》年4期。

、《白居易的婚姻問題》/《雲南教育學院學報》年4期。

、《〈全唐文〉作者小傳說略》/《固原師專學報》年4期。

、《唐代百家詩劄記》(一)/《開封師專學報》年4期。

、《百回本〈西遊記〉“典實”考述》/《吉安師專學報》年5期。

、《別具匠心:唐詩的制題藝術》/《山東師範大學學報》年5期。

、《杜甫〈奉酬薛十二判官見贈〉詩破譯》/《名作欣賞》年5期。

、《孟浩然入京與下江東問題述評》/《青海民族學院學報》年1期。

、《孟浩然生平研究綜述》/《四川大學學報》年1期。

、《李白在四川研究綜述》/《社會科學研究》年2期。

、《李白詩歌的魅力與影響》(譯文)/《宜春師專學報》年1期。

、《三苦一神:杜甫的創作法門》/《揚州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中國古代俗文化概觀》/《研究與輔導》年1期。

、《唐代百家詩劄記》(二)/《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詩序合一:唐詩創作的新潮流》/《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年2期。

、《〈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六)/《荊門大學學報》年2期。

、《〈涼州詞〉的文本與主題》/《廣西教育學院學報》年2期。

、《韓愈婚姻探賾》/《柳州師專學報》年2期。

、《劉禹錫妻室考辨》/《吉首大學學報》年2期。

、《張評本〈金瓶梅〉成書年代辨說》/《徐州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八)/《荊門大學學報》年3期。

、《李白〈蜀道難〉主題評說》/《湖北電大學刊》年5、6期合刊本。

、《建國以來李白研究述要》/《齊魯學刊》年3期。

、《李白思想研究綜述》/《濟甯師專學報》年4期。

、《陶淵明與唐代文學的關係》/《九江師專學報》年4期。

、《大唐第一奇詩》/《名作欣賞》年4期。

、《馮夢龍非〈金瓶梅〉作者辨說》/《荊門大學學報》年4期。

、《姚合以女妻李頻辨說》/《吉安師專學報》年5期。

、《再論〈西遊記〉祖本為〈西遊釋厄傳〉》/《寧夏大學學報》年1期。

、《古人任其差遣的佳例—李白〈鄴中贈王大〉詩解讀》/《名作欣賞》年1期。

、《李白在安徽研究綜述》/《中國李白研究》年、年集合刊本。

、《〈全唐文〉作者小傳校考》(九)/《荊門大學學報》年1期。

、《評〈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古籍整理出版簡報》年。

、《權德輿生平求是》/《柳州師專學報》年2期。

、《李季蘭三次戀情及其失敗原因》/《廣西教育學院學報》年2期。

、《毛批本〈三國演義〉中的幾個問題》/《許昌師專學報》年2期。

、《紮根在“冷板凳”上的碩果—評吳汝煜、胡可先〈全唐詩人名考〉》/《宜春師專學報》年2期。

、《〈蜀道難〉的四種研究態勢述評》/《四川三峽學院學報》年3期。

、《建國以來杜甫生平研究綜述》/《山東師範大學學報》年3期。

、《王維婚姻問題四題》/《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年3期。

、《陳子昂婚姻試探》/《濟甯師專學報》年4期。

、《李白〈蜀道難〉研究述評》/《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年4期。

、《評陽海洲〈商君書解詁譯本〉》/《貴陽金築大學學報》年4期。

、《二李一杜交遊箋識》/《首都師範大學學報》年5期。

、《元白研究綜述》/《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年輯合刊本。

、《年白居易研究綜述》/《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

、《關於〈西遊記〉祖本的再討論》/《寧夏大學學報》年1期。

、《杜甫之父杜閑考略》/《首都師範大學學報》年2期。

、《明末清初小說批評的特色與成就》/《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年3期。

、《陳子昂生平研究綜述》/《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年4期。

、《李白年譜》(譯文)/《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年2期。

、《杜甫出生地考實》/《首都師範大學學報》年4期。

、《孟浩然入蜀新考》/《襄樊學院學報》年1期。

、《藝術轉型:杜甫秦州詩的文學特質》/《河北大學學報》年2期。

、《中國究竟有沒有屈原》/《貴州大學學報》年3期。

、《襄樊文學史上的三次浪潮》/《襄陽名作家論稿》。

、《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考論》/《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年4期。

、《孟浩然“忘形之交”考論》/《襄樊學院學報》年6期。

、《孟浩然三遊湖湘始未考》/《襄樊學院學報》年1期。

、《明代託名小說批評敘論》/《南昌大學學報》年2期。

、《杜甫研究五十年》/《杜甫研究論集》第二輯。

、《王維早期行事探究》/《寧夏大學學報》年3期。

、《孟浩然越剡之旅考實》/《山西大學師範學報》年3期。

、《徐鵬〈孟浩然作品系年辨誤〉》/《漳州師範學報》年3期。

、《三談〈李白九日龍山飲〉》/《中國李白研究》年輯。

、《孟浩然“滯洛”探究》/《襄樊學院學報》年6期。

、《皮日休婚姻考略》/《阜陽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孟浩然詩歌辨偽》/《襄樊學院學報》年1期。

、《孟浩然與袁瓘交遊考略》/《樂山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孟浩然詩歌編年》/《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年3期。

、《孟浩然與李白交遊索考》/《襄樊學院學報》年3期。

、《點評〈文學自由談〉》/《文學自由談》年4期。

、《孟浩然交遊補箋》/《襄樊學院學報》年6期。

、《秦觀詞並非“少故實”》/《淮南師範學院學報》年4期。

、《孟浩然生平事蹟考辨》/《山西大學學報》年1期。

、《孟浩然集版本源流考》/《貴陽金築大學學報》年3期。

、《孟浩然詩歌分類敘論》/《襄樊學院學報》年6期。

、《張繼生平訂正》/《淮南師範學院學報》年4期。

、《杜牧婚姻辨說》/《煙臺師範學院學報》年4期。

、《柳永〈樂章集〉用典說略》/《山東師範大學學報》年1期。

、《李白家世之謎破譯》/《新疆大學學報》年1期。

、《孟浩然入京考實》/《唐都學刊》年1期。

、《佟培基〈孟浩然詩集箋注〉志疑》/《貴陽金築大學學報》年1期。

、《孟浩然生平中的幾個問題》/《綿陽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論孟浩然的五律藝術》/《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年2期。

、《李白與元丹的交誼》/《襄樊學院學報》年4期。

、《王維開元行蹤求是》/《山西大學學報》年4期。

、《關於王維的隱居問題》/《周口師範學院學報》年6期。

、《詞起源於中唐詩客論》/《貴州社會科學》年6期。

、《李白詞真偽證說》/《襄樊學院學報》年6期。

、《李白〈菩薩蠻〉辨偽—兼及詞的起源問題》/《樂山師範學院學報》年8期。

、《歷代孟王優劣論述評》/《唐代文學研究》總第十輯。

、《唐宋詞分派研究述評》/《山東師範大學學報》年1期。

、《王維“亦官亦隱”說質疑》/《唐都學刊》年1期。

、《李白〈憶秦娥〉證偽》/《太原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孟浩然的五排藝術》/《綿陽師範學院學報》年3期。

、《柳永詞藝術成就新論》/《貴州社會科學》年5期。

、《王維轉官吳越考略》/《山西大學學報》年5期。

、《柳永生平訂正》/《南昌大學學報》年5期。

、《李白若干事蹟考辨》/《周口師範學院學報》年6期。

、《蘇軾豪放詞在北宋的尷尬》/《甘肅社會科學》年6期。

、《皮日休行事探說》/《太原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謝靈運未交遊陶淵明探說》∕《九江學院學報》年1期。

、《論杜甫“三吏”“三別”的詩體屬性》∕《杜甫研究叢刊》年3期。

、《論王維的樂府詩》∕《山西大學學報》年5期。

、《謝靈運與佛教的關係》(與人合作)∕《貴州社會科學》年6期。

、《略論南唐的貴族詞》∕《荷澤學院學報》年6期。

、《魏玩與朱淑真詞論》∕《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年6期。

、《謝朓詩歌系年考補》∕《寶雞文理學院學報》年1期。

、《元稹詩集整理中的若干問題》∕《古籍研究》年卷上。

、《李清照“易安體”的獨創性》∕《重慶三峽學院學報》年2期。

、《晉宋人物白石詞》∕《江漢大學學報》年2期。

、《初盛唐詩歌新箋》∕《貴陽學院學報》年2期。

、《論英雄詞人的“變調”》∕《江西財經大學學報》年3期。

、《謝靈運與佛教人物的交往》∕《襄樊學院學報》年3期。

、《周邦彥“清真雅詞”論》∕《寧夏大學學報》年3期。

、《蘇軾“豔科詞”一瞥》∕《樂山師範學院學報》年7期。

、《宋代女詞人詞作述評》∕《貴州社會科學》年5期。

、《謝脁與西邸文學集團》∕《貴州教育學院學報》年5期。

、《西蜀花間詞派論略》∕《伊犁師範學院學報》年4期。

、《論玄學與謝靈運山水詩》∕《北京化工大學學報》年4期

、《屈原生卒年研究述評》∕《雲夢學刊》年1期。

、《陳鐵民〈王維年譜〉商評》∕《襄樊學院學報》年1期。

、《南宋“騷雅詞派”論》∕《貴州教育學院學報》年1期。

、《周邦彥與南宋詞人》∕《江漢大學學報》年2期。

、《辛棄疾詞訾議述評》∕《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再談王維的“亦官亦隱”》∕《襄樊學院學報》年4期。

、《鮑照樂府詩的新變與貢獻》∕《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年2期。

、《王維若干事蹟考辨》∕《南京師大文學院學報》年2期。

、《王維“接受偽署”考評》∕《陝西教育學院學報》年2期。

、《王維生平與唐代制度考論》∕《貴州教育學院學報》年3期。

、《鮑照:劉宋時期著名的山水詩人》∕《貴州社會科學》年6期。

、《〈王維集校注〉若干問題舉隅》∕《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年3期。

、《〈孟浩然襄陽詩譯注〉序》∕《孟浩然襄陽詩譯注》。

、《論曹氏父子的樂府情結》∕《許昌學院學報》年4期。

、《關於左思研究的幾個問題》∕《阜陽師範學院學報》年4期。

、《王維生卒年研究述評》∕《運城學院學報》年4期。

、《王維與玄宗、肅宗的關係》∕《南都學壇》年5期。

、《再談元稹詩集中的若干問題》∕《襄樊學院學報》年9期。

、《關於蔡琰詩歌真偽的再討論》∕《重慶教育學院學報》年5期。

、《左思左棻生平系》年∕《太原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元稹詩集注釋錯誤例說》∕《貴陽學院學報》年4期。

、《王維崇佛原因綜論》∕《忻州師範學院學報》年6期。

、《“稼軒體”與“稼軒風”辨識》∕《辛棄疾研究論叢》。

、《關於王維生平事蹟的再討論》∕《貴州教育學院學報》年6期。

、《李白與王維未交遊原因探析》∕《中國李白研究》年集。

、《長安為花間詞始地探論》∕《唐代文學研究》第十二輯。

、《王維與宰相二張關係考論》∕《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年1期。

、《也談考證古代作家生平的犯錯問題》∕《襄樊學院學報》年1期。

、《王維生卒年陳說質疑》∕《咸陽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建安七子作品考辨》∕《阜陽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建安七子生平志疑》∕《太原大學學報》年1期。

、《王維詩歌編年考訂》∕《運城學院學報》年1期。

、《王維若干交遊考辨》∕《南都學壇》年2期。

、《王維詩歌編年考辨》(二)∕《貴陽學院學報》年2期。

、《論王維的佛教詩》∕《三峽大學學報》年3期。

、《王維集整理中的三大缺憾》∕《襄樊學院學報》年6期。

、《王維詩文真偽考辨》∕《四川文理學院學報》年4期。

、《王維詩歌之編年考辨》∕《太原師範學院學報》年4期。

、《關於王維生平中的幾個問題》∕《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7期。

、《鮑令暉及其詩歌述論》∕《重慶教育學院學報》年4期。

、《論王維的登覽詩》∕《運城學院學報》年4期。

、《論南宋詩人與唐詩的關係》∕《南都學壇》年1期。

、《北宋詩人與唐詩的關係》∕《四川文理學院學報》年1期。

、《關於杜甫生平的再討論》∕《襄樊學院學報》年1期。

、《杜詩“沉鬱頓挫”辨識》∕《杜甫研究學刊》年1期。

、《論蔡邕與東漢詩序體》∕《貴陽學院學報》年1期。

、《論王績的婚姻詩》∕《南陽師範學院學學報》年2期。

、《金元詩歌的變唐特色與成就》∕《三峽大學學報》年2期。

、《金元詩人與唐詩的關係探論》∕《江淮論壇》年2期。

、《周邦彥與北宋詞壇》∕《襄樊學院學報》年4期。

、《再談杜甫的卒年問題》∕《荊楚理工學院學報》年4期。

、《中華書局版〈王維年譜〉疏誤》∕《運城學院學報》年3期。

、《南宋詩歌的變唐歷程與特色》∕《長江學術》年3期。

、《論孟浩然與佛教及其佛教詩》∕《江漢大學學報》年4期。

、《元代樂府與鐵崖本色》∕《北方民族大學學報》年4期。

、《女文學家之冠冕:左棻文學成就綜論》∕《重慶教育學院學報》年4期。

、《傅光〈杜甫研究〉(卒葬卷)商評》∕《黃岡師範學院學報》年4期。

、《杜牧登高詩及其藝術精神》∕《唐都學刊》年5期。

、《杜詩“吳體”探論》∕《太原師範學院》年5期。

、《李白贈內詩述論》∕《中國李白研究》年集。

、《蔡邕蔡琰生平系年》∕《襄樊學院學報》年10期。

、《論北宋詩歌的變唐歷程》∕《南都學壇》年6期。

、《杜甫的婚姻及其婚姻詩》∕《四川文理學院學報》年6期。

、《論張祜與唐代題詠詩》∕《華夏文化論壇》總第四輯。

、《王維的邊塞之行及其邊塞詩》∕《唐代文學研究》第十三輯。

、《兩宋樂府詩鳥瞰》∕《貴州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宋金元梅花詩探論》∕《荊楚理工學院學報》年1期

、《論杜甫“清詞麗句”在唐詩中的演進》∕《杜甫研究學刊》年1期。

、《〈李白叢考〉商榷研究綜述》∕《襄樊學院學報》年1期

、《蔡邕蔡琰生平與創作年表》∕《古籍研究》年上卷。

、《唐後樂府詩的界定與分類》∕《江漢大學學報》年2期。

、《宋徽宗與宋代宮詞創作》∕《南都學壇》年2期。

、《論謝脁山水詩的意象美》∕《重慶教育學院學報》年2期。

、《宋金元奉使詩探論》∕《江淮論壇》年2期。

、《楊維楨與鐵崖古樂府》∕《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年2期。

、《〈元詩選〉的文獻學價值》∕《江西師範大學學報》年3期。

、《元初三大詩人群體的樂府詩創作》∕《民族文學研究》年3期。

、《論宋代的歌行類樂府》∕《四川文理學院學報》年4期。

、《元好問〈中州集〉的文學史意義》∕《三峽大學學報》年4期。

、《唐後樂府詩與音樂的關係》∕《聊城大學》年4期。

、《明初樂府詩的創作趨向與特點》∕《西華大學學報》年4期。

、《宋金元哲理詩探論》∕《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8期。

、《遼金時期的樂府詩述論》∕《寧夏大學學報》年4期。

、《前無古人的明代竹枝詞創作》∕《天府新論》年5期。

、《宋人的樂府觀與樂府詩創作》∕《南都學壇》年5期。

、《論宋金元的連章體》∕《貴州師範學院學報》年11期。

、《〈宋詩鈔〉的詩選學特徵》∕《華夏文化論壇》總第5輯。

、《也說王維開元天寶間的行跡》∕《學術界》年12期。

、《宋代的舊題樂府及其新變》∕《四川文理學院學報》年1期。

、《論清代的詠史樂府詩》∕《南都學壇》年1期。

、《楊維楨與西湖竹枝酬唱》∕《重慶教育學院學報》年1期。

、《唐代詩人生平中的幾個問題》∕《三峽論壇》年1期。

、《楊維楨與鐵崖樂府詩派》∕《伊犁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即事類樂府在宋代的創作與漸變》∕《南陽師範學院學院》年2期。

、《元代“西北子弟”的樂府詩創作》∕《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論宋代的“吳體”創作與特點》(與人合作)∕《長江學術》年2期。

、《元好問與金代樂府詩》∕《貴州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宋代的詩派及其成因》∕《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8期。

、《論元好問的樂府詩創作》∕《南都學刊》年4期。

、《論元代樂府詩的入樂問題》∕《西華大學學報》年4期。

、《論宋金元的雜體詩》∕《吉林師範大學學報》年5期。

、《豈能如此“釋疑”》∕《文化學刊》年5期

、《明代的擬古樂府創作及其褒貶之爭》∕《閱江學刊》年5期。

、《元初詩人郝經詩歌論》∕《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元代的“金宋遺老”及其詩歌創作》∕《民族文學研究》年1期。

、《論清代的宮詞創作》∕《四川文理學院學報》年1期。

、《宋代詩人周紫芝及其詩歌綜論》∕《中華文化論壇》年1期。

、《論唐代的佛境風物詩》∕《吉林師範大學學報》年1期。

、《清代的海外竹枝詞及其文化使命》∕《閱江學刊》年1期。

、《金源時期的詩派述論》∕《重慶教育學院學報》年1期。

、《自說自話的杜詩題旨“解讀”∕《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四論〈西遊記〉的祖本問題》∕《荊楚理工學院學報》年3期。

、《清代描寫臺灣與少數民族的竹枝詞》∕《南都學壇》年3期。

、《再談杜甫的婚姻問題》∕《吉林師範大學學報》年3期。

、《論元代的詩派及其宗唐復古傾向》∕《江淮論壇》年4期。

、《還是多讀一點書的好》∕《學術界》年5期。

、《李白是詩人而不是詞人》∕《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論歌行與樂府的關係》∕《長江大學學報》年8期

、《〈文苑英華〉編者的樂府觀》∕《閱江學刊》年5期

、《五論〈西遊記〉的祖本問題》∕《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10期

、《〈樂府詩集〉中的李白樂府考》∕《荊楚理工學院學報》年10期

、《汪象旭與“西湖文人集團”》∕《山西師範大學學報》年6期

、《唐人題解與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南都學壇》年1期。

、《“憺漪子”是黃周星嗎》∕《四川文理學院學報》年1期。

、《“前樂府”及其在先秦的創作》∕《西華大學學報》年2期。

、《論唐代詩人的樂府觀》∕《吉林師範大學學報》年2期。

、《李白“古樂府學”及其批評史意義》∕《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論明清時期的“水滸傳序”》∕《聊城大學學報》年3期。

、《論漢代史家之樂府觀》∕《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論“前樂府”的批評》∕《廣東海洋大學學報》年2期。

、《蔡邕與〈琴操〉及其題解批評》∕《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年3期。

、《朱權與〈太和正音譜〉》∕《貴州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論何良俊的戲曲學理論》∕《閱江學刊》年3期。

、《論曹氏父子樂府觀之形成》∕《河南科技大學學報》年4期。

、《唐代新樂府詩派的批評理論》(與人合作)∕《吉林師範大學學報》年4期。

、《元代詩人的樂府觀與樂府批評》∕《南都學壇》年5期。

、《論元代詩人楊維楨的古樂府觀》∕《寧夏大學學報》年5期。

、《陶淵明未曾交遊謝靈運原因探考》∕江西美術出版社年版《栗裡論陶》。

、《西晉時期的樂府詩批評》∕《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4期。

、《文龍〈金瓶梅〉批評思想研究》∕《四川文理學院學報》年6期。

、《金代詩人的樂府觀與樂府批評》∕《民族文學研究》年6期。

、《劉次莊〈樂府集〉及其題解批評》∕《西華大學學報》年1期。

、《郭茂倩與〈樂府詩集〉的樂府批評》(與人合作)∕《聊城大學學報》年1期。

、《劉勰與〈文心雕龍〉的樂府論》∕《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胡震亨的“唐代樂府論”》∕《吉林師範大學學報》年1期。

、《王世貞與〈藝苑卮言〉的樂府詩論》∕《河南科技大學學報》年1期。

、《再談還是多讀一點書的好》∕《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論〈宋書·樂志〉的樂府詩批評》∕《南都學壇》年2期。

、《周紫芝新樂府觀述論》∕《閱江學刊》年2期。

、《左克明及其〈古樂府〉的題解批評》∕《學術論壇》年3期。

、《徐獻忠與〈樂府原〉考釋〉∕《山西師大學報》年3期。

、《“李贄批評本”〈西遊記〉的幾個問題》∕《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7期。

、《南戲“論著”第一書》∕《四川文理學院學報》年4期。

、《清末民初的樂府詩批評》∕《南都學壇》年4期。

、《顧有孝與樂府詩箋評》∕《重慶師範大學學報》年4期。

、《陳沆與樂府詩比興箋釋》∕《貴州師範大學學報》年5期。

、《究心與錄載北曲的佳構》∕《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李漁戲曲論著的成就與特點》∕《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之樂府詩批評》∕《聊城大學學報》年1期。

、《論東晉詩人的樂府觀》∕《寧夏大學學報》年1期。

、《論呂天成及其〈曲品〉》∕《閱江學刊》年1期。

、《黃圖珌的戲曲創作論》∕《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清代前期的制曲與唱法論》∕《太原大學報》年1期。

、《再論孟浩然詩集的版本問題》∕《吉林師範大學學報》年2期。

、《淩濛初戲曲批評三題》∕《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遠山堂“二品”述論》∕《南都學壇》年2期。

、《孟浩然兩首詩辨說》∕《孟浩然研究論叢》第二輯。

、《馮班及其古今樂府論》∕《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年7期。

、《徐大椿及其唱法藝術》∕《太原大學學報》年3期。

、《智匠與〈古今樂錄〉及其樂府觀》∕《銅仁學院學報》年6期。

、《李白與王維“驪山交遊”說質疑》∕《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平步青的本事考證與戲劇觀》∕《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年6期。

、《梅鼎祚與《古樂苑》的樂府題解批評》∕《學術論壇》年1期。

、《胡應麟〈詩藪〉與樂府詩批評》∕《閱江學刊》年1期。

、《〈梨園原〉及其戲曲表演論》∕《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沈寵綏的戲曲音律論及其影響》∕《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論李調元的戲曲批評及其特色》∕《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姚燮的戲曲考證及其成就》∕《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年2期。

、《再論王維與杜甫生平的有關問題》∕《咸陽師範學院學報》年3期。

、《再論陳子昂的北征與死因》∕《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8期。

、《明清四卷本孟浩然集考論》∕《山西師範大學學報》年5期。

、《清代戲曲目錄學著作考論》∕《國學》總第三輯(年6月)

、《於亦北亦南中更重南曲》∕《南都學壇》年5期。

、《讀張九齡散文劄記》∕《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李白與王維“驪山交遊”說質疑》∕《中國李白研究》年集。

、《李白“古樂府學”及其批評史意義》∕《李白研究論叢》第六輯。

、《李白不是《〈菩薩蠻〉的作者》∕《李白研究論叢》第八輯。

、《論朱乾〈樂府正義〉與樂府詩批評》∕《聊城大學學報》年1期。

、《朱嘉徵《樂府廣義》與樂府箋釋批評》∕《閱江學刊》年1期。

、《李東陽擬古樂府綜合論》∕《南都學刊》年1期。

、《孟浩然“平生重交結”略論》∕《咸陽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陸游師學孟浩然論略》∕《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年2期。

、《楊恩壽的“三原”戲曲論》∕《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三、王輝斌研究資料索引

(一)著作類(1種)

編委會編《王輝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山書社年版。

(二)論文類(含書評、訪談等,共69篇)

1、《還詩人的歷史真實于當代—王輝斌的李白研究述評》(馬若冰)/《綿陽師專學報》年年1期。

2、《略談王輝斌的杜甫研究》(魏天民)/《黔東南民族師專學報》年年4期。

3、《從“知人”到“論世”的全過程探索—王輝斌教授的唐詩研究述評》(沈小川)/《貴陽金築大學學報》年年2期。

4、《評〈杜甫研究叢稿〉》(龍建國)/《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

5、《多維格局的“求是”精神—評王輝斌教授〈李白求是錄〉》(張春義)/《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

6、《一部極富學術個性的專著—評王輝斌教授〈孟浩然研究〉》(房日晰)/《貴陽金築大學學報》年1期。

7、《多元求是,創見迭出—評王輝斌教授〈孟浩然研究〉》(趙海菱)/《襄樊學院學報》年3期。

8、《王輝斌與孟浩然研究》(魏延暉、趙英華)/《襄樊日報》年12月24日4版。

9、《篤實謹嚴,博雅精詳—評王輝斌教授〈四大奇書研究〉》(徐興菊)/《襄樊學院學報》年3期。

10、《李白研究的又一新著—王輝斌教授〈李白求是錄〉》評介(阮堂明)/《貴陽金築大學學報》年3期。

11、《唐詩個案研究中的力作—評王輝斌教授〈孟浩然研究〉》(文師華)/《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年1期。

12、《孟浩然研究的拓新與集成—評王輝斌教授〈孟浩然研究〉》(李雲琦)/《唐代詩人婚姻研究》附錄一。

13、《孟浩然研究的豐碩成果—評王輝斌教授〈孟浩然研究〉》(周相錄)/《唐代詩人婚姻研究》附錄一。

14、《〈李白求是錄〉提要》(張明非等)/《唐代文學研究著述集成》第五卷。

15、《〈杜甫研究叢稿〉提要》(張明非等)/《唐代文學研究著述集成》第五卷。

16、《視角獨特,新見迭出—評〈唐代詩人婚姻研究〉》(崔際銀)/《唐都學刊》年6期。

17、《洞幽燭微,創見迭出—評王輝斌〈唐代詩人婚姻研究〉》(蕭蘭英)/《荷澤學院學報》年4期。

18、《唐代文學研究的四部曲—評王輝斌〈唐代詩人探賾〉》(孫微)/《西安文理學院學報》年6期。

19、《探賾索隱,求真務實—評王輝斌教授〈唐代詩人探賾〉》(李德輝)/《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

20、《耕耘在唐宋文學領域的新收穫—評王輝斌先生〈唐宋詞史論稿〉》(徐燕婷)/《襄樊學院學報》年1期。

21、《評王輝斌先生〈唐代詩人探賾〉》(李園)/《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年2期。

22、《王輝斌〈唐代詩人探賾〉平議》(沈文凡、周菲菲)/《雲夢學刊》年3期。

23、《評〈唐代詩人探賾〉》(陳才智)/《中國文學年鑒》年集。

24、《我自寫我的詞史—王輝斌新著〈唐宋詞史論稿〉讀後》(歐明俊)/《貴陽學院學報》年4期。

25、《新出詞籍介紹·唐宋詞史論稿》(彭國忠)/《詞學》第十八輯,華東師大出版社年出版。

26、《王輝斌先生〈先唐詩人考論〉評議》(孟修祥)/《襄樊學院學報》年12期。

27、《探幽發微、補苴罅漏的〈先唐詩人考論〉》(楊栩生)/《綿陽師範學院學報》年6期。

28、《評王輝斌教授〈王維新考論〉》(黃震雲)/《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

29、《〈孟浩然大辭典〉學術研討會綜述》(高新偉)/《襄樊學院學報》年10期。

30、《評王輝斌先生〈先唐詩人考論〉》(吳中勝、史元梁)/《襄樊學院學報》年4期。

31、《評〈唐宋詞史論稿〉》(歐明俊)/《宋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武漢出版社年出版。

32、《王輝斌先生〈唐代文學探論〉評議》(孟修祥)/《荊楚理工學院學報》年10期。

33《求新求是,精益求精—評王輝斌〈王維新考論〉》(陳冠明、黃曉靜)/《運城學院學報》年6期。

34、《在專與博的學海中遨遊—王輝斌教授訪談錄》(黃海、敖四、王輝斌)/《襄樊學院報》年3月30日第3版。

35、《開拓疆域,填補空白—評王輝斌教授〈唐代詩人婚姻研究〉》(高新偉)/《運城學院學報》年4期。

36、《樂府詩研究的困惑與突破—王輝斌教授訪談錄》(羅祖文、王輝斌)/《南陽師範學院學報》年8期。

37、《樂府詩研究領域的新拓展—評王輝斌〈唐後樂府詩史〉》(苗菁)/《三峽論壇》年5期。

38、《新見迭出的宋代文學研究—王輝斌教授訪談錄》(易煒、王輝斌)/《吉林師範大學學報》年5期。

39、《〈孟浩然研究論叢〉序》》(傅璿琮)/《孟浩然研究論叢》。

40、《孟浩然研究的現在與將來—王輝斌教授訪談錄》(孟祥光、王輝斌)/《閱江學刊》年1期。

42、《王輝斌教授〈宋金元詩通論〉述評》(蕭曉陽)/《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43、《〈王輝斌學記〉序》(傅璿琮)/《閱江學刊》年3期。又載《書林清話》,大象出版社年2月出版。

44、《關於唐後樂府詩的發展、範疇及規律性特點—讀王輝斌〈唐後樂府詩史〉所想到的幾個問題》(苗菁)/《樂府學》第7輯。

45、《評〈杜甫研究新探〉》(吳振華)/《唐代文學研究年鑒》年輯,廣西師大出版社年出版。

46、《且將鴻鵠志,寄予故人莊—王輝斌談孟浩然》(吉晶晶)/《楚天都市報》年8月3日《人文週刊》第4、5版。

47、《就李白研究答“中華李白文化網”記者問》/見“中華李白文化網”(年8月7日)。

48、《王輝斌教授〈商周逸詩輯考〉》出版(姬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學網”(年9月10日)。

49、《商周逸詩輯考的開拓意義及學術價值—王輝斌〈商周逸詩輯考〉述評》(沈文凡、林琳)/《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50、《唐詩宋詞樂府詩埋頭苦讀、商周唐宋至明清潛心研究——訪著名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專家王輝斌》(丁楚風)/《楚天都市報·楚天快報》年11月7日第14版。

51、《王輝斌著〈宋金元詩通論〉》(汪超)/《宋代文學研究年鑒》年—年輯。

52、《探幽發微,卓見頻出—評王輝斌先生〈唐代文學探論〉》(郗韜)/《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5期。

53、《王輝斌先生的李白研究—以其〈李白研究新探〉為評論的中心》(吳振華)/《中國詩歌研究動態》總第十四輯。

54、《〈商周逸詩輯考〉的學術啟示》(傅璿琮)∕《中國社會科學報》年3月15日B4版。

55、《唐後樂府詩史的原創研究—讀王輝斌〈唐後樂府詩史〉所想到的》(傅璿琮)∕《文匯讀書週報》年11月27日第9版。

56、《王輝斌教授〈李白研究新探〉出版》(姬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文學網”(年4月5日)。

57、《李白研究的集大成之作—王輝斌〈李白研究新探〉探戔》(李金坤)/《人文中國》(香港浸會大學學報)年1期。

58、《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觀點—讀王輝斌教授的〈杜甫研究新探〉》(潘殊閑)/《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59、《王輝斌學術研討會綜述》(趙舒)/《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年1期。

60、《王輝斌教授的孟浩然研究》(朱光立)/《孟浩然研究論叢》第二輯,黃山書社年版。

61、《漢宋之學結合的結晶—評王輝斌〈王維新考論〉》(許連軍)∕《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62、《三十五年的一份心血結晶—王輝斌〈李白研究新探〉述評》(王紅霞、鄭慧)/《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年4期。

63、《宗唐、變唐與宋金元詩風的嬗變—讀王輝斌先生〈宋金元詩通論〉感言》(鄭永曉)/《南都學壇》年1期。

64、朱光立《王輝斌先生“唐代三書”述評》(朱光立)/《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65、《獨闢蹊徑與糾謬補闕—論王輝斌教授對王維研究的貢獻》(李定廣)/《重慶第二師範學院學報》年2期。

66、《“文學史研究打通關”的學術意義—兼及“王輝斌研究模式”的形成》(吳振華)/《銅仁學院學報》年4期。

67、《〈王輝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正式出版發行》(呂來好)/《湖北文理學院學報》年9期。

68、《求是求真,獨樹一幟—評王輝斌教授〈唐代詩人婚姻研究〉》梁桂芳、潘鑫/《寧夏師範學院學報》年1期。

69、《這是王輝斌將“文學史研究打通關”的新證—評〈明清戲著史論〉》李秀萍/《博覽群書》年3期。

(感謝王先生授權!)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公立医院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weihongkasut.com/gldd/8191.html

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